世界上任何壹個文明,都不可能在丟棄了自身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後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傳統節日以及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習俗習慣,就是支撐文明大廈的柱石與地基。
傳統節日是民俗的壹個重要內容,是民俗世相的壹個載體,這種載體是壹種不怕重復、發自內心的公眾行為,過傳統節日成為中華民族的***同的認識。傳統節日能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實現民族內部的心理的溝通,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心理凝聚力。
傳統節日是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中國應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發揮傳統節日在傳承民族文化當中的作用。
擴展資料:
民俗節日來自於人文與自然文化,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關。每個傳統節日有每個節日的活動載體,諸如燈會、扒龍舟、拜神祭祖等等。
大部分傳統節日形成於上古時代,先秦時期由於南北風俗各異,南北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中原文獻鮮有記載。漢代是中國統壹後第壹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漢後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嚴肅的氣氛中轉為娛樂禮儀型,從此節日變得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壹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壹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在歷史演變中,由於朝代更叠、歷法變動,有些節日在日期上古今不同。
人民網-警惕傳統節日遭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