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根據意義將詞分為主語詞和謂語詞。
亞裏士多德可能註意到了詞形的變化,把詞分成了主語、謂語和連詞。
主題(大小寫變化)
形態變化謂詞(時間變化)
結合
實用語法
狄俄尼索斯·特拉克斯的語法是第壹部系統的希臘語法。他認為“語法是詩人和散文家使用語言的實用知識。它包括六個部分:第壹,準確閱讀,註意節奏;第二,解釋作品中文字的表達;第三,註意成語和主題;第四,找詞源;第五,找出類比規律;第六,欣賞作品,這部分是語法中最高尚的知識。”
確立了詞類劃分的標準:既采用了意義標準,也采用了形式標準(後綴和詞與詞之間的相對位置)名詞、動詞、分詞、代詞、介詞、冠詞、副詞和連詞。
確立了以詞為基礎的思想:以形態學為指導建立語法。基於單詞的語法包括三個主要步驟:
壹是識別詞,詞可以作為語言實體分離出來;
第二,確定詞的類別,以便對這種語言中的詞進行分類。
第三,發展壹個完整的語法範疇來描述和分析屬於各種由相關形式組成的詞形變異系列的詞的詞法,描述和分析句子結構中詞與詞之間的句法關系。
阿波羅尼奧斯·戴斯克洛斯的《論句法》,第壹部句法專著。
推測語法
活躍在13-14世紀的思辨語法學派,興趣在於為語法規則提供哲學和邏輯的解釋。他們鄙視教語法,甚至說不懂邏輯的語法學家才有資格教。他們把主要精力花在語法規則的邏輯化上,試圖證明語法結構以這種方式反映現實結構和人類理性。
詞性的指稱方式:名詞表達的實質,動詞表達的活動性,形容詞表達的性質。
句子結構表達了外部客觀世界的存在方式。
物質結構-大腦-語言結構
(通用語法)
在邏輯範疇和拉丁語中尋找普遍規律。
理性語法
哲學基礎是笛卡爾的理性主義。笛卡爾認為,雖然人的大部分知識和技能來自經驗,但有些能力和想法是天生的,因為遺傳。以語言為例,人之所以能夠學習語言並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完全是因為人腦中某種先天的、內在的抽象機制。
波爾-羅亞爾修道院的重要著作是《理性主義的普遍語法》。通過對比研究,我們發現語言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受思辨語法的啟發,他們可以認為壹定有壹些基本的、普遍的語言規則,而語法學家的任務就是找出這些普遍的規則。與思辨語法不同,它們關註的是更廣泛的語言材料。
語言之所以有普遍規律,是因為人類的思維是* * *。
思維的同性戀-語言的多樣性
內部形式-外部形式
看不見的上帝創造了可見的世界
語言是基於短語而不是單詞。每個句子都由壹系列短語組成,每個短語都代表壹個深層概念。
詞和事物及其概念在意義上並不對應,壹個詞在不同的情況下(即在不同的短語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