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何種樂器又被稱為“高亢明亮的喇叭花”?

何種樂器又被稱為“高亢明亮的喇叭花”?

嗩吶

嗩吶是流傳於我國大江南北的壹種吹管樂器,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我國種類繁多的民族樂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這個從西方傳來的樂器,在中國經過變化、發展而成了今日中國民間的重要樂器的壹系。它在民間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成了老百姓喜慶家宴、婚喪嫁娶、祭祀典禮等民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壹種樂器。嗩吶之鄉——於都縣。

嗩吶又稱喇叭、海笛,是民間運用最廣泛的樂器之壹。約在兩晉時期已在新疆拜城壹帶(古 稱 龜 茲)流 傳,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三十八窟(開鑿於公元三世紀)壁畫中有其圖象。北魏 時期(386 — 534)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第十洞也有演奏嗩吶的伎樂人雕刻。 這種嗩吶的哨、骨身和喇叭碗成為壹體,可能是其早期形態,與現代新疆維吾爾 族木嗩吶相近。直至明代,中原地區使用的嗩吶,其結構則與現代嗩吶相同。至清代,嗩吶又稱金口角、蘇爾奈。在宮廷中列入回部樂,並用於鐃歌大樂。《律呂平義後編》、《大清會典》、《皇朝禮器圖式》均註明“蘇爾奈,又名嗩吶”,並附圖說明。在民間已廣泛應用於器樂演奏、戲曲伴奏和婚喪喜慶活動。 嗩吶由桿、哨、氣牌、侵子和碗構成。桿用紅木制成,為空心圓錐體,上開八個(前七後壹)圓形音孔,表面旋成竹節形狀,取其美觀和按孔方便。哨蘆葦制, 壹頭扁平狀為簧哨,另壹頭圓形纏鋼絲插入侵子。氣牌為兩塊圓形銅片、有機玻璃或賽璐珞片,分上下套於侵子上,中間夾以葫蘆形裝飾物,七片用以托住嘴 唇,下片壓緊桿身,以邦助運氣、使口力持久。侵子為銅制圓錐形細管,上插簧哨下與管身相接。碗又稱喇叭口,用薄銅片制成喇叭形,套於桿下端,可活動和裝卸。 嗩吶常作為領奏樂器或與鑼鼓結合演奏,宜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在農村用於集會、豐收、節日慶祝或婚喪儀仗,是河北吹歌、山東鼓吹、遼南鼓吹、潮州 大鑼鼓和山西八大套的主奏樂器。 演奏技巧有連奏、單吐、雙吐、三吐、彈音、花舌、簫音、滑音、顫音、疊音和墊音等,還可模仿飛禽鳴叫聲。有的民間藝人能控制氣息,也可吹出柔美的簫音。嗩吶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於表現熱烈奔放和歡快、活潑的情緒。傳統曲目多源於民歌、地方戲曲、民間小曲和戲 劇曲牌。傳統樂曲有《百鳥朝鳳》、《小開門》、《壹支花》、《鳳陽歌絞八板》、《婚禮曲》和《小放牛》等。

嗩吶的代表曲目有《百鳥朝鳳》、《山村裏來了售貨員》等。

著名的嗩吶演奏家主要有:任同祥、胡海泉、陳家齊、劉英、郭雅誌、周東朝等。

  • 上一篇:傳統木結構技藝的守望者
  • 下一篇:做家具好還是定制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