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佛教起源與石窟藝術

佛教起源與石窟藝術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壹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壹物壹事,莫不受佛教之影響”。的確,隨著佛教的傳入,作為重要載體的佛教藝術亦隨之接踵而至,***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其中又以石窟寺藝術為最。

石窟寺最早見於印度孔雀王朝,其出現與亞歷山大帝入侵及印度與西亞建立關系是相關的,石窟寺建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阿育王。經阿育王倡導佛教之後,開鑿石窟寺得到推廣並成普遍實施之手段,這在中國也不例外。北魏在文成帝恢復佛教以後,到孝文帝太和初年,佛教又在北魏統治集團中盛行。佛教自兩漢傳入,佛教傳播的方式是以佛像、教義、僧人,三種方式進行。當中以佛像最廣為流傳。早期的寺院和石雕都是印度西域風格,面相豐盈,肢體肥壯,表現莊嚴。自東晉以來,中國式的佛像才出現雛形。 

開鑿石窟寺,在其中恭敬塑畫佛菩薩聖像和佛教壁畫、修建佛塔、開鑿佛堂、靜修室,供人恭敬禮拜、瞻仰、舉辦壹些佛事活動和靜修,廣結佛緣,以此弘揚和傳播佛教,是有很大功德的、自利利人的善舉。另外,因為其堅固,耐風化,故開鑿石窟也有希冀佛法能傳世永久、護國護教之意。因此,歷史上有很多佛教信眾都很樂意於開鑿佛教石窟。

中國漢傳佛教石窟大約始鑿於公元3世紀,盛行於5—8世紀,經過北朝及隋的過渡時期,在唐朝達到巔峰,16世紀以後開鑿的數量就較少了,這是壹個對外來文化進行重大變革和重組的過程。現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古代的西域)、甘肅西部(古代河西地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在南方也有壹些零星分布。新疆是中國接受佛教較早的地區,最早的石窟拜城克孜爾石窟就在此地。新疆現存石窟寺遺址十分豐富,已調查出的***約十四處,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自喀什向東的塔裏木盆地北沿壹線,大多數位於古代東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有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庫車的庫木土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火焰山勝金口石窟等等。

盡管中國的石窟是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國文化圈內的遺址,但是壹經與中原文化融合,立刻在石窟的建築、壁畫、雕塑諸方面,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形式和用途方面,印度的支提傳入中國,洞內不在設供集合用的大型空間,而是在窟外另建寺廟。石窟寺毗訶羅內則不在住人,而是在其前面或旁邊另建寺院供僧人住宿,石窟的功能被簡化被僅供參拜祝頌。

佛教是個很重視美學的宗教,以經文之美、佛像之美,來映照人格之美、佛法之美。而創作佛像本身是壹種修行弘法的誌業,也是積功德、結善緣的布施。其造像不僅具有典雅的藝術美感,更重視內心宗教精神的升華。由於佛像的制作目的,在於幫助信眾思慕佛陀,憶念修學佛法。所以歷代從事佛教的藝術家們,都以虔誠的宗教信念,思惟佛教中的法義,以卓越的藝術才華來創作莊嚴的法相,使信眾在觀賞禮拜佛像時,為其崇高優美的法相所攝心,進而感悟佛陀永恒慈祥、智慧、喜悅的光明。

  • 上一篇:中秋節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 下一篇:新生的小雞被變成了飼料。妳知道他們的生活是什麽樣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