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中***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對社會風氣的好壞起著最直接的影響與制約作用。我國社會轉型期的公德建設,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完善,因此全社會應承擔起促進我國社會公德規範體系的形成,但其需多層面去努力。中國傳統文化向來強調“家國同構”,因此,孟子講的仁、義、禮、智“四端”以及董仲舒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德”的理論,都含有基本的公德規範在內,這些規範只要剔除糟粕,經過加工改造,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德建設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啟迪作用。
二、傳統倫理道德對職業道德建設的價值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對當前職業道德建設的現代啟迪,首先表現在以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為主幹的傳統倫理的“義利合壹”這壹基本原則的現代意義上。職業道德與職業的功利行為直接相關,因而如何在職業謀利行為中遵守基本的道義原則,使謀利行為與道義行為達到內在的統壹,是職業道德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好的壹個關系。在這個問題上,儒家的傳統道德歷來主張義利合壹的基本原則:見利思義,不謀不義之財,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就意在此;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自覺遵守義大於利的原則,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甚至“舍生取義”。
三、傳統倫理道德對家庭道德建設的價值
家庭美德是壹定社會或階級根據其總的道德要求所制定的,調節人們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關系和行為的道德準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家庭道德反映出壹定階級社會整體道德水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道德也出現了壹些新問題:家庭暴力、離婚率上升、虐待老人兒童、重婚現象增多等等。這些不道德行為破壞了家庭婚姻關系,危害了社會穩定,因此,需要對公民進行家庭美德教育。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是十分豐富的。對於我們今天加強德性修養、充實自我心性及為現代化的實現提供精神和德性方面的保障等,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所以在當今社會,合理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倫理道德將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