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的規律有:
1、破萬卷書,行萬裏路
只有首先博覽群書,思維才不會有所局限,有所偏廢,行為才不至於走極端。
2、以悟見道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技能、工具和方法,更多是思維、修養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3、體驗
這個體驗不是指親身經歷,置身處地體會,而是指借助環境的引導,由外向內的引導內心的改變,直指人心。
4、以藝養心
通過藝,如品茶、琴棋書畫、六藝等,內外兼修,形神兼修,達到對於道的真諦的把握,實現思維的通達,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遙。
5、與高人***語
拜於名師之下,與英雄為伍,與方外論道是學習的另外壹條路徑。通過與高人的接觸、交流及溝通,獲得智慧的啟迪,開啟悟性,往往能實現聽君壹席話,勝讀十年書。
6、明辨
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則,也是做人處世求學之法門。只有秉承著明辨的原則,才不會走極端,誤入歧途,做人明辨,能從和諧眾人,兼容並包。
7、立足原典
國學典籍眾多,各人各有所解讀,壹家之言,皆可兼收並蓄,但核心的要點在於對原典的把握和理解。
傳統文化基本概念: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壹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壹種統稱。
中國的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儒家、佛家、雜家、縱橫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
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壹體”的合流思想對中國傳統影響最為直接而深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 -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