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祭祖”,也就是祭祀祖先。古代有四個祭祖的節日,即春節、清明節、重陽節和中元節。在祭祖的四個節日中,春節應該是最重要的“祭日”。
據民俗專家介紹,祭祀活動起源於商代。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祖先的重要性。人們舉行祭祀活動時,主要祭祀“鬼神”。因為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鬼神”具有巨大的權威,可以決定人的現在和未來,所以我們必須為“鬼神”舉行祭祀活動來“感化”,讓“鬼神”以慈悲保佑人們平安。
後來人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變化。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祖先雖然去世了,但他們的靈魂仍然存在,可以給後代帶來災難和祝福。所以除了要祭祀“鬼神”之外,還要為祖先舉行祭祀儀式。所以在商代晚期,人們在舉行祭祀“鬼神”的活動時,也要祭祀祖先。
到了周朝,人們的思想有了進步。很多人認為祭祖也是對祖先的壹種尊重和懷念,是壹種講孝道的方式。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如果壹個家庭不舉行祭祖儀式,這是壹種感恩的缺失,是壹種叛逆和不孝,也是壹種“罪”,是不可饒恕的。於是,民間流傳著“過年不祭祖,難赦‘罪’”。
那麽,春節祭祖真的很重要嗎?
我們中華民族講究孝道。《爾雅》裏說“父母之恩,在於孝”。意思是“善於服侍父母就是孝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孝是晚輩對長輩的順從,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曾子在《論語》中說:“慎終追遠,民德厚。”這句話中的“最後”是指人的死亡;這句話裏的“遠”是指自己的祖先。它的大致意思是:(壹定要)小心處理父母喪事,虔誠祭祀遠祖。
我們都知道任何植物都有根。沒有根,任何植物都會死亡。事實上,我們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的祖先是我們的“根”。沒有祖先,我們還不知道自己在哪裏。恐怕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我們了。所以,我們要感謝爺爺奶奶,因為有了他們,才能有我們。我們的生命是他們賦予的,我們現在擁有的壹切都離不開他們的奮鬥。所以,我們要時刻對祖先有壹種敬仰之情,在重大節日來臨的時候要給祖先“優先權”,把對祖先的崇拜當成壹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當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即將到來時,我們應該記住心中對祖先的崇拜。
其實祖先崇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特色。正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有這個特點,才能讓我們中華民族不懼任何艱難險阻,始終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壹個又壹個奇跡。所以,除夕前夕,讓我們準備好祭品,按時祭奠先人吧!
註: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資源來自互聯網,轉載本文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有任何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告知我們。如果情況屬實,我們會盡快刪除,同時向您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