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僰人懸棺為何置於萬仞絕壁?

僰人懸棺為何置於萬仞絕壁?

從春秋時期到明代萬歷年間長達2000年的時間裏,特立獨行的少數民族——僰人壹直我國四川南部的珙縣境內耕作、生息、繁衍。在明神宗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的“僰漢大戰”之後,這個部落從此就神秘地銷聲匿跡了,他們留給世間的只有高懸在離地高達百米的斷壁懸崖上的265具棺材。

這些高高在上的“僰人懸棺”總重超過幹斤,都是用質地堅硬的整木雕鑿而成。其外形主要有船形和長方形兩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

僰人為何要把棺木高懸於千仞絕壁之上呢?

專家們認為,按古僰人的意思,懸棺入雲,是吸日月之精氣。從科學上來說,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由於長期居住在山水之間,他們對山水產生無比崇高的感情,死後葬在靠山臨水的位置表明亡靈對山的依戀和寄托之情。至於把棺木放得很高,那是因為高處可以防潮保屍,並可以防止人獸的侵擾。

可是在無路可走,異常陡峭的石壁,古人又是怎樣將這些懸棺放置到懸崖峭壁上的呢?對此眾說紛紜。

“棧道論”認為,懸棺是通過修棧道運到懸崖上的洞穴中的。但工程量十分浩大,距地面幾十米乃至上百米,這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地區是不可能的。

“吊裝論”認為懸索下柩可以解決千斤之物如何掛上懸崖的問題。僰人先找到安葬洞口,在洞口前架設數米長的棧道,棺木在峰頂就地制成,裝殮死者後吊墜而下至洞口,再由人推進洞去。但山頂到澗谷壹般均有壹二百米,古人是用什麽機械將懸棺放到洞穴口,又是如何將棺木推進洞穴的?

懸棺充滿了神秘色彩,它作為文化發展史中的壹個奇跡,載滿了僰人的智慧。僰人為何懸棺而葬?在刀耕火種的那個年代他們又是如何置棺高懸?僰人的後來又有什麽故事?這些謎沒有人能夠解答。

  • 上一篇:妳知道哪些奇葩口味雪糕?有沒有聽起來奇怪但其實很好吃的口味?
  • 下一篇:八榮八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