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是指宋代占統治地位,南宋朱熹達頂峰的道教。後來他習慣用“理學”來指代自己的思想體系。心學是指以“心”為最高範疇的思想體系,產生於宋代,主導於明代中後期,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
原因
1.經學發展的瓶頸推動了儒學內部的改革;
2.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3.三教融合的思潮;
4.先秦儒道哲分離後,儒家的宇宙觀、本體論、心性論不完善;
5.理學家的個人努力推動了理學的復興;
6.儒家的正統地位受到了沖擊。
擴展數據: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歷史陳述。宋明理學是在經歷了魏晉時期儒學與玄學的轉型之後,對隋唐以來逐漸式微的儒學的壹次有力復興。這場復興儒學的運動,在隋唐時期由王通發起,中唐以後由韓愈、李敖、柳宗元等相繼發起,在宋代成為壹大奇觀。
形成壹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儒學運動。從時間上看,這場儒學運動壹直持續到明清,其影響壹直持續到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並不局限於儒學的故鄉,還涉及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國家,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是新儒家(或稱理學);
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團體對現實社會問題和外來佛教、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教和道教發動了類似孟子“開陽末”的所謂文化攻勢,力圖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其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知識的中國人的哲學智慧,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向。現代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它所造成的社會和文化後果。然而,恰恰是這種智力上的成就,成功地回應了佛陀的晚年,使儒學回到了正統的地位。
我們研究新儒家的哲學智慧,不僅是為了了解它是如何回答和解決當時的社會文化問題的,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思考壹些對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的哲學問題,如“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什麽”、“如何正確應對外來文化”、“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社會成員普遍存在的信仰和道德危機”。
重建中國人的信仰是理學智慧的意義所在。
參考:百度百科-宋明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