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了,現代表示人類進入了壹個新的時期,宗教和儒文化把人類從自然狀態這解放出來,回到了精神的懷抱,或者說到後來成為人們心靈的枷鎖.現代是把人類從內在的精神性中解放出來,確立了人的主人地位。現代不是不要宗教和儒文化,不是不要關懷,而是希望通過人把整個世界精神化,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也就是從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到現在的道德禮儀.
儒文化是“心性哲學”,它與現代社會的個性解放是否矛盾呢?“五四運動”打倒了孔家店,商品經濟沖破了社會的倫理秩序,儒文化真的阻礙了社會發展嗎?現代社會本來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流,它的劣根性越來越被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所揭穿,科學確實給人類帶來了財富,實證確實給社會帶來了功利,但是,人卻失去了本真,家庭失去了溫情,社會失去了和諧,人類失去了家園。如果不再改變,人類將成為自己創造物的奴隸和受害者,現代制度和現代科技只是建立在實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沙灘上的,它只能給社會帶來道德的淪喪和理想的破滅,帶來利己主義的泛濫和民族矛盾的加劇。
儒家的道德文化面對著西方的民主主義思想的進攻節節敗退,但它始終占據著世界精神的壹席之地,它的魅力何在呢?儒文化的本質是它的“心性”哲學,從人的存在引申天理和人事,引申出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完善,引申出國家的倫理秩序和豐功偉績。
前現代社會是與自然界是分離的,世界處在文明社會和自然變化莫測的對峙之中,宗教和儒文化只註意內心的寧靜,以不變對萬變,面對著世俗和自然,精神也顯的軟弱無力。人類要成為主人,必須要征服自然,把自然力納入人類社會自身之中,自然才能精神化,社會才能顯露出他的崇高和偉大。社會前進了,人的責任加重了,人的生存方式也必須加以改變。封閉式的自我修養遠遠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儒文化的倫理道德也不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人們不但要真理,還需要經驗知識,不但要道德,還需要科學,不但要理想,還需要求實精神。遺憾的是,人們在追求知識、科學和實證之時,拋棄了真理、道德和理想,用理性和實證來認識真理,以功利來取代道德,以實用主義來對待理想,所以尼采說:“我看到的不是人,只是殘缺不全的肢體。”有個性的人只能是那些保存傳統文化並能運用理性功能和求實精神的時代新人。如果丟掉終極關懷的實證哲學統治了人類,人類只能走向深淵。
事物是壹分為二的,儒家思想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目前壹個很好的應用就是和諧思想.(且不看政治說教的成分)
好累呀,就連資料都是自己打出來的..
肚子裏的理解和知識都搬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