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活動。東漢舜帝年間裴國峰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舉行“燃燈祭鬥”儀式,這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原始元宵節。南朝時期,在建康(今南京)出現了舉行傳統元宵節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最。元宵節盛於唐代,盛於宋代,盛於明代。
擴展數據:
兔燈是中國壹種古老的傳統工藝品。它的制作簡單,村裏的人都會紮,但奇妙精致的“挑燈”卻成了村裏的祖傳藝術。大埔“過燈”的傳統民俗起源於唐代。人們視兔子為吉祥之物,兔燈所到之處,寓意著吉祥與和解被輸送到那裏。
人們用這個吉祥物迎接神靈,接受祝福,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祈求神靈保佑,期待來年莊稼豐收、人畜興旺的美好願望。彩燈的色彩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它集抽象構圖、保形雕塑、平面書畫、復合裝飾、光動力機制於壹體,是壹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綜合性空間藝術。
騎馬燈在古代被稱為盤鍋燈(秦漢)、仙陰燭、朱露燈(唐代)、騎馬燈(宋代),是中國的特色工藝品,也是傳統節日玩具之壹。常見於除夕、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日。又稱燈籠、串燈。用竹子編成馬頭和馬尾;綁在身上的顏色鮮艷的紙現在已經被絲綢代替了。
在過去,元宵節通常在春節等喜慶的日子裏舉行。它由20名年齡在65,438+065,438+0-65,438+04歲的兒童組成。他們載歌載舞,根據節奏組成不同的隊形,寓意著幸福、富貴、豐收。
收刀燈是根據傳說中關公生前使用青龍偃月刀而制作的。它帶著燈籠和兔子燈籠旅行,這是保護和平的隱喻。這裏賞燈的習俗已有400-500年的歷史。從正月十三到十五晚上,從前門村到初登村,走遍了四個村子。
參考:元宵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