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節:這個節日也叫元宵節,因為有掛燈籠、點燈籠、看燈籠的民俗。正月十五之前,滿大街掛滿燈籠,鮮花遍地,燈火搖曳,在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2.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我國獨具民族風格的漢族民間娛樂形式,是自古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3.舞獅: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節或大會慶典,人們總要來舞獅助興。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時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4.吃元宵:自古以來,元宵節就有吃元宵或湯圓的習俗。這個習俗是元宵節最古老也是不可或缺的習俗。元宵其實就是湯圓。北方的習俗叫元宵,湯圓是南方的習俗。
5.玩龍燈:又稱“舞龍”,源於人們對龍的崇拜,以舞龍的方式祈求龍的保佑,以達到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目的。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元宵節觀賞始於東方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他聽說正月十五,和尚們觀舍利子,點燈拜佛,讓所有的士紳和老百姓都掛燈。
後來,這個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盛大的民間節日。這個節日經歷了從宮廷到民間,從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漢文帝時,曾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期,“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創制《太初歷法》時,就已經把元宵節確定為壹個重大節日。
另壹種說法是,元宵節燃燈的習俗源於道教的“三元論”;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十月十五是夏媛節。掌管上、中、下三要素的官分別是天、地、人,天官高興,元宵節要點燈。
元宵節的節日和習俗活動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延伸和擴大。就節日的長短而言,漢代只有壹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在明朝,從八月初八開始點燈,壹直到正月十七晚上,壹共十天。與春節相連,白天是城市,熱鬧非凡,晚上燈火通明,蔚為壯觀。
尤其是精致多彩的燈光,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到了清代,更有舞龍、舞獅、旱船、踩高蹺、跳秧歌等“百戲”,但節期縮短為四至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