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現在只是作為新年開始的標誌,而與元旦有關的習俗全部都轉移到了春節上,也就是說公歷的元旦和農歷的春節,其實在古代就是壹個節日,因此元旦的習俗就是春節的習俗。下面壹起來了解壹下元旦的習俗吧。
1、掃塵掃塵是中國老百姓每壹年必須經歷的事情,也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每當壹年將盡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對自己居住的地方進行壹次大掃除,清洗各種廚具,擦拭門窗地板,更換床單被褥。掃塵的意義是為了將壹年不好的事情全都趕出家門,迎來新壹年好的運氣。
2、放鞭炮元旦放鞭炮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根據傳統的民間傳說,據說元旦放鞭炮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是古時候壹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另外,元旦放鞭炮可以創造壹種喜慶氛圍,放完鞭炮滿地的紅色代表喜慶、幸福、吉祥。因此,在這個壹個喜慶的節日,都會放鞭炮慶祝。
3、貼對聯元旦的時候,人們還會把貼了壹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換上全新的新對聯。有些書法家會親手寫對聯,將自己對下壹年的展望寫在對聯之上,但願下壹年能夠心想事成。貼門神的習俗壹般出現在農村,人民習慣把大大的門神貼紙站在自己厚實的木質大門上,起到了驅逐厄運,開門迎財神的作用
4、舞獅舞獅算得上是壹個比較傳統的民間藝術行為了,是我國比較獨特的壹種文化。在古代人們舞獅是為了驅鬼辟邪。在元旦節的時候人們會作為慶祝而表演舞獅。舞獅的時候壹般都是比較的熱鬧的,有專業的舞獅隊會去表演舞獅。
5、吃年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六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年糕和“年年高”諧音,有很好的寓意,也寄托著人們很好的希望,所以元旦吃年糕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關於元旦的習俗了,大家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這些習俗也出現在自己的家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