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公共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歷史時期?

公共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歷史時期?

1,巴納姆時期

在美國流行的各種組織的報紙宣傳活動被認為是公共關系的真正來源。

19的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報紙史上,《紐約太陽報》領導了壹場針對大眾讀者的“休閑報運動”,印刷了大量的通俗報紙。這種“隨意報紙運動”給了渴望宣傳自己、創造神話的公司和組織機會。

當時很多公司和財團雇傭專門人員炮制煽動性新聞,為自己做誇大的虛假宣傳。

報刊為了迎合下層讀者的心理,也願意接受出版。

這種合作導致了當時的報紙宣傳活動。

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菲內爾斯·巴納姆。

2.李錦梅時期

1903年,美國著名記者李錦梅在美國開設了正式的公私關系事務所,標誌著現代公私關系的到來。

這種公私關系事務所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應運而生。

艾薇·李曾經是《紐約日報》、《紐約世界新聞》的記者。

針對巴納姆式宣傳活動的局限性,他提出了“講真話”的宣傳思想。

他認為,壹個企業或壹個組織需要獲得良好的聲譽,不是通過愚弄公眾或欺騙,而是通過向世界披露真實情況,告訴公眾與公共利益有關的壹切,從而贏得公眾對該組織的信任。

因此,艾薇·李被譽為“現代公共關系之父”。

3.婆羅門時期。

艾維·李(Ivy lee)是現代公共關系的創始人,但他的公共關系實踐卻被視為“只有藝術,沒有科學”,也就是說,他雖然有豐富的公共關系實踐檢驗,卻沒有系統科學的公共關系理論。

真正奠定公共關系理論基礎,使現代公共關系科學化的,是現代公共關系的另壹位開創者——美國著名公共關系顧問愛德華·鮑恩斯。

他認為:首先要知道公眾喜歡什麽,對組織有什麽期待和要求,在確定公眾價值觀和態度的基礎上開展有組織的宣傳工作,滿足公眾的需求。

明確肯定了公共關系的重要職責之壹是為組織提供政策建議,而不僅僅是向社會宣傳。他提出公共關系的整個活動過程應該包括八個基本程序,從計劃到反饋再到重新評估。總之,Bornes的理論貢獻對公共關系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摩登時代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公眾與公眾關系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進入了壹個全新的現代發展時期。

1955年,國際公共關系協會(IPRA)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包括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和地區。

這表明公私關系已經作為壹個世界性產業獨立存在。

這壹時期,以卡特利普、聖·傑弗裏斯為代表的壹大批公共關系專家和大師,在理論和實踐上將公共關系推向了壹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的Catlip和Saint提出了壹種新的公共關系模式,即“雙向對稱”模式。

在他們看來,公共關系的最終目標是在組織和公眾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

因此,這就要求壹方面必須將組織的想法和信息傳播給公眾,另壹方面必須將公眾的想法和信息反饋給組織。只有這樣,壹個組織才能尋求雙向溝通、對稱平衡的最佳生存發展環境。

  • 上一篇:a4紙可以簡單漂亮的畫出什麽?
  • 下一篇:做生意的廣告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