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公益傳播的公益性

公益傳播的公益性

新媒體時代,公益傳播主要依托網絡,以包括語音、語言、動畫在內的多媒體表現形式,以各種社交媒體為平臺,宣傳帶有公益成分的非營利傳播活動,推動公益行動和社會進步。網民可以在網上對公益活動的內容進行討論和研討,在網上或從網上開展公益活動。其本質是對社會的自覺奉獻和無償饋贈,宣傳的通常是能夠代表大多數社會成員利益的行為或理念,目的是公共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

網絡公益傳播模式、網站、博客、廣告和網絡公益傳播的缺陷和不足

(1)煽情與物化的結合

公益節目壹般分為紀錄片求助、競技真人秀、明星娛樂三種。在他們的實際溝通和操作中存在不同的問題。第壹類往往通過暴露弱勢群體的私人空間來獲取收視率,將公益等同於嘩眾取寵和眼淚,扭曲了觀眾追求的自我心理和偷窺心理。第二類,把誌願者的公益救助行動拿出來“作秀”,用競技比賽的形式,把奉獻愛心變成攀比和物質依附。第三類把娛樂提升到不合理的高度,弱化了公益的元素,反而成為“娛樂至死”的註腳。

(2)商業與公益的博弈。

無論是公益廣告、公益短信、公益節目還是公益活動,新媒體時代的公益傳播都被打上了過度商業化的烙印。很多企業在意識到舉辦公益活動可以大大提升企業形象後,選擇播放公益廣告、舉辦公益活動、資助公益節目等方式來達到塑造自身形象、建設企業文化、擴大影響力的目的。而企業總是把獲取最大利潤作為第壹要務,導致在實踐中不停地在商業化和公益性之間搖擺,最終讓位於前者。

(3)缺乏持續性和品牌性

電視公益傳播活動作為近年來電視媒體探索的壹種新形式,因其公益性與商業性的良好結合而廣受大眾青睞。然而,節目所創造的品牌和人氣優勢往往被擱置,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導致傳播效果的限制和資源的浪費。

  • 上一篇:全國各地的非遺美食妳吃過嗎?
  • 下一篇:豬周期股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