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古詩詞的閱讀本質上講就是"披文入情"的過程。閱讀文本,是壹個相對陌生的情境,學生必須與詩詞作者、時代背景、藝術文化傳統、現實事例等相聯系,從而激發情感體驗和生活感悟,做到遷知入文,移情入文,使學生獲得與文本的“對話”。《相見歡》的課堂教學就說明了這壹點。
作者信息: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基礎。“詩言誌,歌詠言”,只有知人,才能識人,從而從出生的年代、家庭狀況、身份地位、生平事跡、後世影響等諸方面來感知、體驗、表現作者獨特的內心情感和思想認識。李煜的南唐後主,亡國之君,婉辭領袖的信息,無疑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有重要的意義。
時代背景: 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核心。“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滿於海”,觀時代現狀,才情滿於心。南唐滅而北宋生,被囚禁,離家思親,郁郁寡歡生存於世的時代興替的歷史洪流之中,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就不難理解了。
藝術文化傳統: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特質。賞詩詞需要借助想象,形象的感知意象,體驗意境。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這心理過程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對古詩詞語凝煉,跳躍度大,寫法含蓄誇張;詩人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感悟其詩情畫意;古詩詞構思精巧,多處留有藝術的空白,言雖盡而意無窮…… 這些藝術文化的傳統教師應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加以訓練。《相見歡》中老師的四首詞和三首詩對“月”的講解和“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理解,就對學生的常識積累和審美能力提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現實材料: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深化。現實中重大的困難挫折我們應如何面對?是敢於面對,解決問題,還是壹味的沈迷其中,不能自拔……?利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實例來進壹步引導和警戒。
總之,加強古詩詞背景資料意義的認識,可以更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長,更好的基於文本,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實現“情感的交匯和精神的同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