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
榨壹個小糖人,榨壹個小面人,是我小時候家鄉民間藝人的手藝活。每每想到這裏,心裏總會有壹種甜甜的感覺。
第壹次遇見小糖人和小面人是在遼南農村我姑姑家附近的壹個廟會上。五十年代初,我去農村姑姑家,天天下著小雪,趕上元宵節廟會放花燈。舅媽說:“正月十五下雪點燈。今年又是壹片大好景象。廟會將會更加熱鬧。我們去廟會吧。”廟會離我姑姑家不遠。很熱鬧。除了賣年貨,我還對輪滑船、秧歌、外國電影和驢皮影戲感興趣。突然,我聽到壹聲小鑼響,接著是“賣小糖的人!”喊聲中,只見廟會的壹角圍了不少人,近前看了壹下,在人群中間,有壹個紅漆貨郎箱,箱面有壹個像小戲臺壹樣的箱子,前面擺著幾個小糖人,裏面有孫悟空拿著壹個遮陽篷,豬八戒背著他的媳婦,紅著臉的關公,哪咤拿著壹個紅色的火圈和十二生肖等。,而從箱子後面拉出的箱子裏裝著糖漿和竹簽。站在小販箱子後面的老藝術家用壹根竹簽在壹小桶已經煮沸的棕色糖漿裏攪拌著。很快,軟軟的糖漿在他手裏揉搓後變得薄如蟬翼,留下壹部分形成壹根管子,用嘴吹,鼓起來,把鼓起來的部分揉成孫悟空的形狀,再用糖漿點綴,插上壹根小木棍,壹眨眼就揉好了。老藝術家抱著小糖人賣。
“我要孫悟空。”
“我要豬八戒。”孩子們爭相購買。
在揉糖人的攤位旁邊,還有壹個捏小面的手藝人。捏面人更復雜,顏色更鮮艷。這是面粉和粳米粉的混合物,蒸到熟了,再上色。手裏拿著壹根竹簽,也是七揉八揉,就成了各種形象的小臉。
後來過年和元宵的時候,偶爾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到有人擠小糖人和小面。我也加入進來看熱鬧,但在鄉下姨媽的廟會上,我從沒見過這麽淳樸的民風景象。
歲月芬芳。今年在市勞動公園的燈會上,我又看到了記憶中那個迷人的小糖人和小面條人。
五光十色的燈光下,壹個工匠正在忙碌著。38歲的手藝人告訴我,他是家族式手藝,是跟父親學的。他每個假期都沈迷其中。交談中,壹位老太太問:“7塊錢能買三個嗎?”“是的,我不能!”他爽快地回答。“捏糖人不要錢,圖個和,兩白送也可以!大家開心就好。”
在五顏六色的燈籠裏聽這段對話,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糖人的真實感受。回憶是甜蜜的。掐過去的回憶更香更甜。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03月0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