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聯的由來:
古人在春天開始時越來越多地張貼“宜春”壹詞,後來它逐漸發展成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避災、迎祥受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種習俗起源於宋代,在明代開始流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貼春聯已經成為壹種習俗。大門上貼著紅對聯,屋內頓時燈火輝煌。
2.春聯的傳說: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的《山海經》中,有壹個鬼域,中間有壹座山,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壹鳴,夜遊的鬼魂就會趕回鬼域。鬼域之門位於桃樹區的東北方向。門邊站著兩個神,分別叫申屠和雷宇。
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壹些不自然的事情,申屠和雷宇會立即找到它,抓住它,用芒草做成的繩子綁起來,送給老虎。所以世界上所有的鬼魂都害怕申屠和雷宇。
於是人們把它們雕刻成桃木,放在家門口,以辟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把申屠和雷宇的名字刻在紅木板上,認為這樣做也能消災。
這種紅木板後來被稱為“符濤”。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在紅木板上寫對聯,壹則不失殺煞之意,二則表達美好祝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他們還在象征幸福和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並在春節期間貼在門窗兩側,以表達人們對來年好運的良好祝願。
3.春聯的顏色:
壹般能看到的是紅色,表示歡迎。有些地方,有白色、黃色、紫色、綠色和藍色。比如在湖北,黃色代表思念剛去世的親人,紫藍色代表祭祀逝者的第二年,綠色代表祭祀逝者的第三年。在壹些地方,白色代表思念剛去世的親人。
寺廟壹般用黃紙,老人去世後,晚輩壹般從當年起三年不貼紅色春聯,而是用白、綠、黃三三種顏色保存。第壹年他們用白紙,第二年用綠紙,第三年用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紅紙。因此,白、綠、黃三對聯俗稱“孝對聯”、“孝對聯”或“丁酉連”。
擴展數據:
根據各地習俗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略有不同。俗話說“二十八,貼花”,在壹些地方的民歌中,有“二十九,倒貼”的說法,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春聯。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發帖時間。“遍地富貴,天賜吉祥全家福。”按普通話來說,上下對聯都是以第二個上聲結尾,連聲調也可以按平水韻來區分。只有在沒有橫批,上半部氣勢弱於下半部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上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