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貴州歷史人物故事

貴州歷史人物故事

張之洞出生於貴州省興義地區(今安龍縣)。

光緒十五年(1889),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修建壹條從盧溝橋到漢口的蘆漢鐵路,連接南北。

他認為鐵路的好處是最大的,招工和調工資是其次的。

他提出,魯漢鐵路是“幹線公路的樞紐,支線公路的起點基地,是歷史的進程,是中國的意大利之最”[8]。

朝廷允許其發揮,規劃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兩段均有修建。

於是清廷調任張之洞為湖廣總督。

八月調任湖廣總督,多次代理兩江總督。

中學時期,在張之洞本人的具體策劃和親自指導下,湖北先後創辦了自強學堂(現武漢大學前身)、武備學堂、農校(現華中農業大學前身)。

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湖北技術學校也是在這個歷史時期張之洞的策劃和指導下誕生的。

不僅在湖北,張之洞在兩江總督時期就在南京創辦了三江師範學校(南京大學的前身)。

[9]同年冬,張之洞到達湖北。

首先是建漢陽鐵廠。

做生意的張之洞曾經開過壹些玩笑。

他打電報給駐英大使薛福成,要買煉鋼廠的機器爐。英國蒂塞特工廠的老板回答說:“要辦鋼鐵廠,首先要把鐵、石、煤、焦炭都送到廠裏去化驗,然後才知道煤和鐵的質地是怎樣的,能冶煉什麽鋼,也就是用什麽爐,差之千裏,不能冒昧從事。”張之洞誇道:“鑒於中國之大,何樂而不為?買爐前有必要找煤找鐵嗎?但是按照英國的用戶來說,壹分錢壹分貨。”英國工廠主不得不服從。

於是,機爐設在漢陽,大冶為鐵,馬鞍山為煤。

馬鞍山煤灰並重,不可能煉焦,只好從德國買幾千噸焦炭。

光緒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資560萬兩,但未煉成鋼。

後來用的是江西萍鄉的煤,做出來的鋼太脆,容易開裂。

張之洞知道他買的機爐是酸性的,不能脫磷。含磷過多的鋼很脆。

於是他向日本借了300萬元,把原來的機爐改成了堿性爐,從而生產出高質量的馬丁鋼。

漢陽鐵廠是壹家鋼鐵合資企業,成立於光緒十九年(18

漢陽鐵廠

1993年完成),包括65,438+00鋼廠、煉鐵廠、鑄鐵廠、2座熔爐、3,000名工人和65,438+0,000名煤礦工人。

這是近代中國第壹個由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大型鋼鐵工業,也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日本鋼鐵廠的建設是幾年後的事了。

  • 上一篇:什麽是“鋼貿行業”?
  • 下一篇:古人把中秋節叫做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