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具有時代精神的孝文化更加芬芳。

具有時代精神的孝文化更加芬芳。

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壹,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價值觀中。妳怎麽看待傳統的孝文化?新時代的孝文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856名受訪者進行了壹項調查。調查顯示,91.5%的受訪者確認孝道文化在今天仍需弘揚,70後這壹代認同度最高。尊老愛老(85.7%)、贍養父母(73.1%)、陪伴父母長輩(72.9%)是受訪者認為新時代應該提倡的孝道文化。(據5月20日《中國青年報》)

“諸德孝為先。”孝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國文化的價值核心之壹。孝道作為壹種傳統美德,是把中國所有人團結成壹家人的核心力量之壹。中國的孝文化雖然歷史悠久,內涵也在發展中不斷變化,但其基本內核並沒有移動,始終為大眾所認同。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精神內核,孝文化的意義和價值自然大相徑庭。無論是“父為子”、“不孝有三子,無祖無孫”等傳統腐朽思想,還是“睡在冰上求鯉魚”、“晚年娛親”等提倡的“二十四孝”,都有歷史局限性。

“可是壹寸長草有多少愛,我得到了三個春暉。”孝文化永存,孝教育必須與時代精神合拍,才能植根於廣大民眾心中。而孝文化如何在批判繼承傳統孝文化的基礎上具有現代意識和時代內涵?是近年來關註的熱點。有的地方把“二十四孝”胡亂搬出來教育大眾,屢遭媒體詬病。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孝道文化在今天仍需弘揚,但“尊老愛幼”、“贍養父母”、“陪伴父母長輩”是受訪者認為新時代最應弘揚的孝道文化。

的確,在社會轉型加劇、人口流動加快、價值觀多元交融的今天,尊老愛老、贍養父母、陪伴父母長輩,無疑是孝文化要表達的具體內容,是要弘揚的核心要義,是要倡導的孝教育。不可否認,社會上有些人在這三個方面做得不夠,比如不陪伴父母的人,無視父母尊嚴的人,甚至侵犯父母權益的人,拋棄父母的人。因此,弘揚“尊老愛幼”、“贍養父母”、“陪伴父母長輩”的孝道文化是當今時代的使命。搬出“二十四孝”來教育大眾,確實與時代發展脫節。

與時俱進地加強對孝文化的宣傳,既是形勢所迫,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新時代的孝道應該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友愛,從而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讓每個人都能接受並效仿。所以,我們在弘揚孝文化的時候,壹定要摒棄傳統腐朽的東西,深入挖掘孝敬親人的典型時代價值,讓榜樣故事走進更多人的心裏。這是其中之壹。

第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弘揚孝文化的主陣地。年輕的父母不僅是實踐者,也是這方面的傳承者。他們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示範,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孝文化的營養,接過孝的接力棒。

再次,孝文化要想形成聚合效應,更需要在全社會營造壹種孝老愛親的氛圍。面對老齡化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加強老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老齡社會公共設施改造力度,構建全覆蓋的老齡社會服務體系,讓每壹位老人都能“銀發夕陽紅”。

孝文化應該具有時代精神。只有這樣,孝順才能永遠芬芳!(範)據

  • 上一篇:關於民風民俗的習作素材卡
  • 下一篇:與SARS病毒相比,新冠肺炎的哪些方面更嚴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