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刻制的是漢族民間紅箋、福符,家家戶戶將刻紙貼在門楣或春聯上端,迎風飄展,以增節日喜氣。也有壹些刻紙用於其品裝飾主要是在節慶時,後來更多的刻紙是與泉州花燈相結合,成為花燈藝術重要的造型手段。近代,泉州刻紙運用更為廣泛,如,花邊、陶瓷器、刺繡、紙劍等。
泉州刻紙以精細秀麗,線條流暢、富有濃厚的漢族民族風格、閩南風韻而著稱,內容大多表現吉祥、喜慶、祥和的花鳥走獸,人物博古等,如《月季花蝶》、《飛花》、《梅鵲報春》、《麟鳳呈祥》、《龍馬浮圖》、《圓鶴朝壽》、《雙龍戲珠》、《白頭牡丹》等。
著名藝人李堯寶,經過長期艱苦摸索,在繼承漢族傳統工藝基礎上,大膽創新,對泉州刻紙藝術發展有較大影響,他的作品造型優美、工整、清新、鮮明、深得人們喜愛,多次被選送出國展覽。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堯寶刻紙集》,收集其作品65幅。後起之秀有吳祖贊等人。
泉州刻紙最終演變成獨立的藝術形式,是與李堯寶的七、八十年來辛勤勞動創造分不開的。他從勞動實踐中繼承並發展了漢族民間藝術的優良傳統,創造性地把刻紙藝術廣泛應用到工藝美術上去,進壹步提高了刻紙的藝術水平。他的刻紙圖案還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如戲劇服裝、刺繡、家具、木雕等,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此外,李堯寶還成功的將刻紙技藝應用到瀕臨失傳的無骨料絲花燈上,創造出立體的刻紙藝術。李堯寶刻紙曾受到國家政要和藝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還多次在海內外展出,特別在臺灣地區、東南華僑聚居地深受歡迎。極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