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壹、無瘢痕灸:施灸時不燒傷皮膚、不讓其化膿、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塗以少量凡士林,以便於艾炷黏著。然後將大小合適的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施灸。不等艾火燒到皮膚,當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用鑷子將艾炷夾去,更換新艾炷再灸。連續灸3-7壯,壹般以灸至局部皮膚輕度紅暈而不起泡為度。這種灸法臨床上常用於虛寒性疾病的治療。
二、瘢痕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稱為瘢痕灸,又稱為化膿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塗以少量凡士林,以便於艾炷黏著。然後將大小合適的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出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施灸。灸治完畢後,應將局部擦拭幹凈,然後在施灸部位上敷貼玉紅膏,可1-2天換敷貼壹次。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灸瘡自行痊愈,結痂脫落後留下瘢痕。這種灸法臨床上常用於哮喘、慢性胃腸炎、發育障礙等慢性疾病的治療。
三、隔姜灸:將新鮮的生姜切成直徑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撥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然後將姜片至於要施灸的部位,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當患者微有灼痛時,可將姜片擡離皮膚片刻,再放下繼續施灸,之艾炷燃盡再更換艾炷,每次每穴3-5壯,灸至皮膚潮紅為止。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於治療外感表證和虛寒性疾病,如感冒、嘔吐、腹痛、泄瀉等。隔鹽灸:又叫神闕灸。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至臍部填平,上置艾炷點燃施灸,至患者感覺灼痛,即可更換艾炷。也可在食鹽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隔鹽灸多用於治療急性腹痛、吐瀉、痢疾、虛脫等。
艾條的常用艾灸方法:1、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壹端點燃,對準應施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2-3厘米處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壹般每次每穴灸5-7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2、雀啄灸:施灸時,艾條點燃的壹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需要固定在壹定的距離,而是如鳥雀啄食般,壹上壹下地活動著施灸。3、回旋灸:施灸時,艾條點燃的壹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2-3厘米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為中心,均勻地想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膚紅潤、灼熱為度。
溫馨提示:各種艾灸操作應避開禁忌部位與禁忌癥患者,並由專業中醫師進行,或在獲得專業中醫師認可後,在醫師指導下正確操作,如艾灸過程中或艾灸後出現不適,請盡速就醫。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