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許多牧區,由於草地利用管理不當,人工草地種植管理缺乏經驗,加劇了草地退化和沙化。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普遍忽視根據草原畜牧業的特點,研究和普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經濟政策、生態政策、放牧技術和放牧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人工草地建設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壹面。很多地區把人工草地的建設片面理解為只是圍封草地,建立永久性草地,很少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
牲畜規模和結構的科學控制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頭大小與個體生產力的關系,品種結構與飼養條件的關系,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關系,都不能正確處理。三是建立符合區域特點的政策體系和生產組織模式,從草地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制定適宜的經濟技術政策,根據區域特點合理安排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輪作。
我區草原遼闊,自然經濟條件差異較大,需要提出和制定切實可行的區域技術政策。壹般來說,在水土條件好、牲畜多但人均牲畜少、草畜矛盾突出的地區,草地資源相對豐富、畜牧業仍有發展空間的邊遠牧區,應重點發展季節性輪牧制度和放牧技術體系。對於自然條件惡劣、草畜矛盾突出的牧區,應同時發展人工草地和輪牧技術,實現有效互補。
在制定畜群規模、品種結構、品種結構布局等政策時,首先要考慮劃定區域的草畜平衡和結構政策。從該地區草畜平衡來看,西部地區草地嚴重超載。近期目標應該是嚴格控制牲畜數量,制定法律法規限制牲畜數量。牲畜數量的控制和減少必然導致經濟收入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