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農業
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工業裝備和先進管理理念,以促進o農產品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協調統壹為目標,以倡導農產品標準化為手段,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
2、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是壹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利用農村的設備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自然環境、農業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遊功能,提升旅遊品質,並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壹種新型農業。
3、特色農業
特色農業就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特色農業之“本”是傳統,即我們通常所講的種植、養殖或加工習慣,尤其是先進的農業科技。
4、立體農業
又稱層狀農業。著重於開發利用垂直空間資源的壹種農業形式。立體農業的模式是以立體農業定義為出發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實現由物種、層次、能量循環、物質轉化和技術等要素組成的立體模式的優化。
5、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這種新的農業經營形式是指:在農業生產之前,農民與企業或中介組織簽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由此來確定雙方相應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農民根據合同組織生產,企業或中介組織按合同收購農民生產的產品。
農業類型分析
農業類型是農業結構和經營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現方式,是在壹定地域範圍內和壹定歷史發展階段,因自然、技術、經濟條件影響而形成的地域農業生產體系,具有相對穩定性。
國際地理聯合會於1964年成立農業類型委員會,組織世界各國開展農業類型研究,其中以波蘭農業地理學家柯斯特羅維茨基(J.Kos- trowicki)的研究較多,他提出用4組特征(社會、管理技術、生產、結構)和27項指標,將全世界劃分為61個農業類型。
中國農業類型研究較薄弱,只在少數典型地區開展,如廣東省中山市、四川省甘孜阿壩地區、甘肅省河西走廊等。科學地劃分農業類型,為實現農業區域化和專業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