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1989年,我國將每年的9月9日定為老人節,巧妙地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成為壹個尊重老人、關愛老人、幫助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辭中就有提及。屈原《征途》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十日後始見清都。”這裏的“重陽節”指的是天空,不僅僅是節日。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寫的《九天·鐘繇》中,明確寫道重陽節:“年至月,忽回九月九。九為陽數,日月相合。是眾所周知的,認為適合長久,所以是盛宴。”
晉代學者陶淵明在《閑散九日》詩的序中說:“我閑散,愛九之名。秋菊滿園,卻又惆悵,空為九華,惜字如金。”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節就有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
在明朝,九月重陽節,宮裏會壹起吃花糕慶祝,皇帝也會親自爬萬歲山慶祝自己的秋誌。這種習俗壹直流傳到清朝。
各地重陽節的習俗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而浪漫,壹般包括外出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地插山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除了這些習俗,中國各地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1.陜北重陽節,人們白天收割脫粒,晚上上樹梢。人們喜歡吃蕎麥面和煮羊肉。飯後,人們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的小山,點上燈,無話不談,直到雞叫了才回家。晚上爬山的時候,人們會摘幾朵野菊花,戴在女兒頭上辟邪。
2.在山東北部,人們在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句諺語:“喝了蘿蔔湯,全家不苦。”
在浙江,紹興人在重陽節互相拜訪。桐廬人準備豬羊祭祖,稱為秋祭。同時,他們還在重陽節包粽子,互相贈送,這就是所謂的重陽粽子。
4.在江蘇,南京人用五色紙剪成斜形,甚至裝飾成旗插在宮廷裏。常州人在重陽節吃壹種叫做“駱駝蹄子”的面食。無錫人在重陽節吃重陽糕和九品湯。
5.在河北香河,重陽節,有公婆的家庭會互贈禮物,稱為“追節”。在壹些地方,孩子們在重陽節玩紙風箏。有的地方沒有山,重陽節爬塔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