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此次創作,宋晨認為以傳統精神的當代表達為核心,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展現屬於中國人的簡約、空靈、浪漫的冰雪美學,傳遞北京2022冬奧會共同面向未來的理念。
冬奧會雪花的設計理念
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在壹片絢麗奪目的“大雪花”中點燃。這片雪花不怕風。因為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壹群“風騎士”的努力,這裏的“風”消失了。
2021年7月,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負責人李波接到任務,為“大雪花”點火方案提供可行性研究。他介紹,原計劃是將“大雪花”懸浮起來,向地面傾斜。火炬手插入火炬後,繼續舉起“大雪花”完成升空和旋轉。
為了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點火儀式的功能,需要知道當天會場的實際風速。李波立即成立研究小組設計方案,並根據北京中心城區常年觀測風速積累的大量歷史數據,對冬奧會開幕式期間鳥巢當地的風氣候進行了評估。
團隊很快發現,由於鳥巢建築的影響,“大雪花”上升區域的風速條件與當地的風氣候不同。為此,他們還制作了鳥巢的縮尺模型進行風洞試驗,確定了開幕式“大雪花”風速的概率模型。
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大雪花”的形狀非常復雜,開幕式時要翻轉、擡起、旋轉。只有制作出高保真的縮尺模型,才能準確測量不同狀態下“大雪花”上的風荷載。
大雪由橄欖枝和小雪花組成,整體結構中空。傳統的建立風洞試驗模型的方法肯定是不可行的。李波說只能用3D打印。經過不斷的嘗試,團隊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鋁合金材料,制作出了壹個高保真的比例模型,讓主火炬設計團隊大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