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分析“十三五”期間中國應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分析“十三五”期間中國應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從短期經濟增長來看,主要決定因素是總需求結構的變化,其中消費需求特征的變化對企業投資和生產方式有著直觀而重要的影響。2015三季度中國GDP增速下調至6.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至10.3%,持續低位;進出口增速同比下降9.7%,表明短期內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的陣痛。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對短期穩增長尤為重要。但是,投資與消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簡單的取舍,而是呈現出壹定的變化規律。在工業化中前期,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提升會導致投資率的周期性上升,而當壹個經濟體進入工業化後期和後工業化時期,投資率會呈現周期性下降。投資持續性下降,傳統制造業投資回報率下降。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專業化生產成為趨勢。資本投入要轉向互聯網+的智能制造產業、新商業模式、新興業態等領域,才能獲得高回報。近年來,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以成本加規模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標準化生產企業將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壓力,大量傳統企業將關店,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從生產組織方式和形式的變化中滲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傳統企業都有能力實現這樣的轉變。這種產業組織形式的轉變本身就是市場競爭格局重新布局的過程和結果。企業適應消費市場需求變化的過程,也是通過市場競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政府要根據經濟增長中消費需求的變化,引導企業改變生產組織方式,以工業4.0戰略為藍圖。與其為企業設計既定的轉型路徑,不如放寬市場準入,讓企業自己適應、調整、創新、轉型。

從中長期經濟增長來看,主要決定因素是供給側的調整,這應該包括兩個層面:壹是作為經濟增長源泉的生產要素結構調整。勞動、資本和技術進步作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在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不同的。壹般來說,工業化水平越高,以技術進步為主要內容的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越大。改革開放前30多年,中國經濟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的規模投入和帶動。人口紅利的下降和傳統行業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將迫使經濟更加依賴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和升級。根據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在工業中後期和後工業時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超過工業,比重將進壹步上升。2014年,政府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為中國中長期經濟均衡增長指明了方向和路徑。2015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比重達到5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最終消費率達到58.4%,表明產業結構繼續深度調整。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不斷湧現,以3D打印為代表的新壹輪技術浪潮正在孕育。各國正在展開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要特征的工業4.0競賽,有利於市場創新的內外環境正在不斷形成。雖然從事創新活動的企業和通過創新獲得成功的企業很少,但創新環境的培育有利於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總之,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處理好短期增長和中長期均衡的關系,著眼於總需求結構和總供給結構的調整,通過深化改革和鼓勵創新,推動發展方式的切實轉變,為中國經濟發展贏得可預期的未來。

  • 上一篇:關於音樂的文案,和音樂相關的文案,都是暖暖的。
  • 下一篇:北京小吃豌豆黃的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