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主要方面:只使用壹個分區。如果需要重裝系統或者需要格式化分區,原來的重要文件就不能保存在這個硬盤上了。如果提前合理分區,用戶數據不會受到影響。
效率(對目前常用的固態硬盤不太了解):主要方面:分區將數據集中在壹個磁列的壹個扇區上。當這個分區有數據要讀取時,硬盤只會搜索對應的扇區,這樣有助於數據讀取。
Linux分區中ide硬盤的第壹個分區是什麽?
是hda1。
比如Linux下第壹個IDE硬盤的第壹個分區映射到hda1,第二個分區叫hda2。對於SCSI硬盤,是sda1,sdb1等。
壹個分區下有相同的系統目錄,也安裝在不同的磁盤分區。
在Linux下情況就不壹樣了,Linux本身有更多的分區——比如根分區/交換分區。說的更清楚壹點,妳在安裝Linux的時候,並沒有考慮windows分區下面還有多少空間,因為windows分區下面的空間是無法使用的。您需要在Windows分區之外創建壹個新分區。
Linux的默認分區是什麽?
1和Linux默認分為三個分區,分別是引導分區、交換分區和根分區。
(1)引導分區
這個分區對應/boot目錄,大約100MB。這個分區存儲Linux的Grub(引導裝載程序)和內核源代碼。用戶可以通過訪問/boot目錄來訪問該分區。換句話說,用戶對/boot目錄的操作就是操作分區。
(2)交換分區
該分區沒有對應的目錄,因此用戶無法訪問它。
Linux下的交換分區是虛擬內存。虛擬內存用於在系統內存空間不足時,將臨時數據存儲在交換分區中,等待壹段時間後,再將數據調入內存執行。所以虛擬內存只是臨時存儲數據,並不在這個空間執行。
Ps: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是指把硬盤上的壹塊區域模擬成內存,所以虛擬內存的實際物理地址還是在硬盤上。虛擬內存或交換分區只能由系統訪問,其大小是物理內存的兩倍。
(3)根分區
在Linux操作系統中,除了/boot目錄之外的所有目錄都對應於這個分區。因此,用戶可以通過訪問除/boot目錄以外的所有目錄來訪問該分區。
壹個Linux磁盤最多可以有多少個主分區?
windows和linux系統都需要遵循以下規則。
1分區有三種: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
2主分區最多能分成四塊(這是硬盤結構的結果)。
壹個硬盤上只能有壹個擴展分區。
4只能有四個主分區加上擴展分區。
5擴展分區無法寫入數據。
6擴展分區只能包含邏輯分區。
Linux默認分區?
合理的規劃分區:
1.分區結構之壹:四個主分區,沒有擴展分區。
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妳想在壹個磁盤上劃分五個以上的分區,那是行不通的。
2.三個主分區和壹個擴展分區。
即:
|
......
這種情況行得通,分區的自由度比較大;分區也是無約束的,可以分成5個以上的分區。
3.最合理的分區結構應該是主分區在前,擴展分區在後,然後在擴展分區中劃分邏輯分區。主分區數量+擴展分區數量應該控制在四個以內。
即:
|
......
或者:
|
......
或者:
|
......
4.最不合理的分區結構:主分區包圍擴展分區。
|
......
這和之間是有自由的,但是後者呢?除非主分區4充分利用擴展分區後的空間,否則妳不可能在主分區4後再畫壹個分區,更不可能劃分邏輯分區;雖然這種方式也符合壹個磁盤四個主分區的標準,但是在擴展分區周圍劃分主分區確實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