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東城、西城和宣武三個城區。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兩處: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魯迅故居、毛澤東故居、李大釗故居、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朱彜尊故居(順德會館)、康有為故居、梅蘭芳故居、程硯秋故居、齊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組成部分的名人故居,雖然近幾年保護工作有所加強,但總體看來仍顯得比較薄弱,如果不對現在幸存的名人故居給以有效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將大打折扣。
下面給出《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程硯秋故居》三篇說明文,供您參考。
篇壹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同誌故居坐落在北京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北沿。門前水天相映、碧波漣漪,堤岸楊柳輕揚,院內曲徑回廊,樓堂亭榭;湖水環繞,山石嶙峋;綠樹濃蔭,花香四溢。是壹處雍容典雅、幽靜別致的庭園。
故居裏的主要建築是清壹色的灰筒瓦卷棚式頂,大部分保留著原 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其中前廳“濠梁樂趣”,後廳“暢襟齋”,東廂“觀花室”,西廂“聽鸝軒”與新建的主樓相接。這壹組前廳七間,後廳五間兩進,兩廂各三間的 四合院,由壹條蜿蜓的遊廊與隔湖對立的“南樓”相連。南樓兩側的假山上,東有扇面形的“箑亭”,西有角形的“聽雨屋”,左右呼應。在南湖的東北角上,壹座六角攢尖頂的“恩波亭”翼然俏立在遊廊當中。
篇二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1988年6月以郭沫若故居的名稱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更名為郭沫若紀念館,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
郭沫若故居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是清朝時期恭王府的馬號。
客廳的沙發擺成馬蹄形,鋼琴前面的單人沙發是郭沫若接待外國朋友時習慣的座位。由於他雙耳重聽,助聽器只能戴在多少有些功能的左耳上,所以主賓坐在他左手的位置。沙發後面懸掛的是中國山水畫家傅抱石的《遊九龍淵詩意》,由郭沫若題跋。在這幅丈二山水畫的下面,郭沫若陳列了壹排他所喜歡的石頭。
媽媽屋是郭沫若夫人於立群的寫字間,三面墻上交相輝映著他們的書法佳作。左邊是於立群的小篆條屏《沁園春·雪》;右側是郭沫若和夫人合作的青銅器拓片的題跋;正面壹幅郭沫若的行草《詠武則天》。
篇三程硯秋故居
程硯秋故居,占地面積約390平方米,***兩進院落。大門南向,門兩側各有壹方形門礅。進大門,迎面有壹影壁。前院有北房四間,為會客廳和書房,名“禦霜書齋”。後院有北房三間,東裏間為程氏夫婦臥室,室內陳設基本保持原狀。東西廂房各三間,周圍有抄手廊相接。
? 關於程硯秋的故事有很多。“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壹次,日寇要求北平京劇界為捐獻飛機演出義務戲,許多人不敢不唱,程硯秋就是不去,有人勸他不要硬頂,他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我程某人寧死槍下也決不從命!”
為了躲避騷擾,他寧可停止演出而在京郊青龍橋務農,隱居鄉間,終生與山川為伍了。日本投降時,他極為興奮,宣布從此開始出山演戲。但是,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使他十分失望,他再次返回青龍橋務農,直到北平解放後才重新回到城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