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北京首個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落地馬駒橋

北京首個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落地馬駒橋

從過去的人工苦力作業,到現在的耕種收“壹條龍”,首都大蔥生產迎來質變。立夏當天,馬駒橋鎮柏福村10臺套農機具上崗,涵蓋了大蔥種植整個生長期所需的主要機械設備,作業效率最高達人工作業20倍,在北京率先實現大蔥大田全程機械化種植。

清風徐徐、雲卷雲舒,與以往眾多農戶壹起忙碌的場景不同,在柏福村空空蕩蕩的農田裏,壹臺北鬥無人駕駛拖拉機轟鳴而過,經過處,土地開溝起壟;托載著12個大蔥苗盤的全自動移栽機緊隨其後,農機手挺直腰板操縱移栽機行走,駛過之處,田壟間便插種上了整齊筆直的秧苗。

“今年,我們引進全程機械化種植服務管理模式,計劃種植大蔥240畝。每穴三粒種子,每個苗盤660棵苗,每畝地2500株苗,真正實現標準化。”馬駒橋鎮農辦負責人劉琪說。

大蔥屬於經濟作物,生產周期四個月,是百姓餐桌上最重要的調味品,也是農戶增收的重要農產品。然而,傳統的種蔥方式需要人工起壟、插秧、培土,耗時耗力。引進無人駕駛打壟機和自動移栽機等智能化農業設備服務,能實現大蔥起壟、移栽、培土、收獲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業。

“以前農民兩個人平均壹天才能移栽壹畝地,現在通過機械化移栽,壹臺機器壹小時就能栽壹畝地。”山東沃華農業科技股份公司執行總裁、首席技術官劉凱介紹,比起人力,機械能在作業期間更穩定地“輸出”,對於分毫的把握更穩定和恰到好處。“現在的種子價格不便宜,人工播種不好把握均勻度和播種深淺,造成大蔥粗細不壹、品質不壹,移栽機更能降低生產投入和效率。”應用機械化生產模式後,畝產大蔥可達1.5萬斤,240畝地可為北京市場提供360萬斤大蔥,成本比傳統種植降低20%左右,產量則提高20%到30%,節本增效效果明顯。

機械化生產可大大降低勞動生產強度,提高生產效率。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和《北京市農業機械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2023-2025年)》都提出,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處副處長崔皓介紹,結合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特點,要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就要進壹步提高農機田間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智能化機械化的生產是必經之路。在勞動力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農忙時節請工難、用工貴的問題凸顯,要保持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於首都菜籃子,農業機械化技術必須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加快推進“機器”代替人工作業,促進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必然趨勢,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

把土地變綠色工廠,讓農民成產業工人,馬駒橋鎮柏福村實現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只是個開始。“通過社會化服務,由來自山東的專業化企業對大蔥的主要關鍵環節進行托管,通過農機農藝相結合,把千家萬戶的農民和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有機銜接,將為京郊蔬菜種植尤其是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貢獻經驗。”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姚傑章說。

  • 上一篇:勤儉節約家風
  • 下一篇:十大最美味的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