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是從公元304年西晉時期五胡亂華始,到公元439年鮮卑統壹中國北方止。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方東晉的著裝較為統壹和穩定,漢族人著漢服,各南方少數民族,著其傳統民族服裝,這壹百多年中,變化不大。而北方則經歷巨變。十六國初期,初入中原的羯族和鮮卑族幾乎沒有衣服,冬季裹著羊皮,夏季袒胸露體,而此時穿了上百年漢服的匈奴,又換上了曾經的民族衣著,氐族和羌族穿著簡單的衣物,與丁零等蒙古草原民族相似,都帶有濃厚的西域風味。十六國初期是五胡亂華時期胡人集體屠殺漢族人最盛的時期,毫無防備又缺乏組織的漢族人群,往往被十幾萬幾十萬地屠殺掉,婦女則遭受數萬規模的集體強暴,甚至被吃掉。先進文明的民族被野蠻落後民族打敗,為了活命,很多漢族人群甚至開始脫掉自己的衣服,裝作胡人,這個時代的中原地區,是壹片返祖似的“衣不蔽體”。到了五胡十六國中期,脫掉衣服的漢人發現,他們仍然在遭受集體屠殺和強暴,原因很簡單,他們的“露體”依然與胡人有著巨大差別,諸如體毛等等。被殺到只剩原來五分之壹到十分之壹的漢族民眾,重新穿上尊嚴的漢服,硬著頭皮開始與“列胡”拼命。而諸胡進入中原後,迅速分化,首先是最落後的鮮卑人,率先開始研究和推廣織物衣服,出現了他們自己的民族織物;而羯族人在被漢族滅族之前,也穿上了類似於氐族和羌族的,帶有西域特征的衣物;氐族和羌族開始學習穿著漢族服飾;而匈奴族在這個時期又換回了漢服。五胡十六國末期,出現民族融合跡象,表現在服飾上就是“漢族服飾胡人化,胡人服飾漢族化”,單純從著裝上,很難分辨漢人與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