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打造現代產業鏈。繼續實施工業基地改造工程,加快工業基地升級。瞄準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高科技的戰略領域,實施產業鏈供應鏈強鏈加固。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以新壹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新興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工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
三是推動制造業“三化”發展,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擴大優質產品供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制造品牌。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和智能產業鏈,培育壯大智能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圍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標,發展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
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優質企業的梯度培育,包括生態優勢試點企業。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壹批專精創新的“小巨人”企業,實現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升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產業鏈配套合作體系,加快培育形成壹批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三條具有戰略導向性。“十五”期間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把握新的發展階段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的現實基礎。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發展新階段、構建發展新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而構建發展新格局則是應對發展新階段機遇挑戰、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和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和適應內需的能力。我們要建立有效的擴大內需體系,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的國內市場。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打破制約經濟循環的體制障礙,促進生產要素的循環流動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有機聯系。必須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深化要素流動開放,穩步擴大制度開放,依托國內經濟流通體系,形成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宏觀流通的主導作用,以國際流通提高國內宏觀流通的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