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豬五花肉為主料制作而成。湖北地區的傳統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區傳統筵席上的“三大碗”之壹。
相傳唐代有壹個宰相,名叫段文昌,是遠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經常品嘗各類食品,對中華美食文化頗有研究。同時他也是壹位烹調高手,他所做的菜肴烹制簡便,用料普通,色澤艷麗,美味可口。他經過多年的實踐,自編了菜譜若幹卷。“千張肉”這道名菜就是他首創的。唐穆宗年間,段文昌回老家省親,當他宴請親朋好友時,廚師做了許多菜,其中有壹道形如發梳,稱之為“梳子肉”,塊大肉肥,壹看就使人膩得慌,幾乎無人食用。宴罷,段文昌找到做這個菜的廚師,對他提出了改進的技法。他讓廚師將肥肉換成豬五花肋條肉,將炸胡椒換成黑豆豉,並增加蔥和姜等作料,然後,段文昌親自操刀做示範。數日後,段文昌要離別家鄉,再次宴請鄉親,廚師照他的指點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澤金黃,肉質松軟,味道鮮香,肥而不膩,與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徑庭,壹端上桌,客人們便爭相品嘗,不壹會兒就被吃光了。人們紛紛問道,這是道什麽菜?段文昌見此菜肉薄如紙,便隨口取了個名字:“千張肉”。於是,這道菜便漸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和大小飯店,並經專業人員不斷加以改進,壹直流傳至今。
制作原料:豬五花肉450克,五香豆豉10克,植物油1000克(約耗50克),精鹽1克,金醬10克,醬油20克,紅方腐乳汁20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蔥花3克,花椒0.5克,姜片3克,蔥段5克。
制作方法:將豬五花肉收拾幹凈,皮朝上放入鍋內煮至八成熟,用金醬均勻塗在豬皮上。將肉放入油鍋炸至金黃,取出晾涼,切成5厘米長薄片,越薄越好。在碗中放入花椒、蔥段、姜片,將切好的肉放入碗內(皮朝下),淋入醬油、腐乳汁、五香豆豉、精鹽。上籠蒸4小時,取出涼透,食用時再入籠蒸透,取出翻扣在另壹盤中,去掉原墊在碗底的花椒、蔥段、姜片,撒上蔥花和胡椒粉即成。
特點:顏色金黃,味道鮮香,肉質松軟,肥而不膩,制作簡便,是壹種大眾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