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消亡

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消亡

文化的消亡,不在於人類對它的否認或是以自己的方式創新與發展,而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毫無用武之地的同時,還被其他外來文化的文化屬性所侵蝕,久而久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淡化出人類的作息的同時,也影響著華夏民族後代正常的生活,從而致使文化消失與滅亡。

的確,有很大壹部分文化,在歷史長河的發展進程中自然而然的沈到水底,默默無聞的淡褪出人們的視線,再也循不到它們的蹤跡了(這些文化不能說都是糟粕,有些文化是時代的精粹)。然而,其實真正能延續至今的傳統文化絕對會比已知的、所想的、所學的都要多得多,而且,這些文化是已經滲透進了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這些文化與人的教育(養)、性格、人品等“捆綁”在壹起,牽壹發而動全身,是壹種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相互依存的關系,理應來說,這種關系會像學會遊泳、學會騎自行車那樣,壹旦學會或掌握就不會改變與忘記的。但,文化與之有本質上的區別,創造文化的人對文化而言,是絕對的主觀者;其他享受文化、學習文化、傳承文化的人都是客觀者。作為文化的客觀者而言,有壹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擁有獨立的看待某種文化的角度(角度為變量),這個角度甚至能隨著社會趨向的改變而改變。比如:在某某年代某某文化得以在壹個較為良好的社會風氣下供人們學習與傳承,但在之後的某某年代裏,因為社會風氣、教育方式、民風導向等的改變而讓某些必定要傳承的文化慢慢地從最重要的位置上走下來,重新尋找或修改某個時代首要傳承的東西,供那個時代的青少年或青壯年來傳承。而,傳承良久的文化隨即被新鮮事物打敗,甚至完全退出傳承的列表名單,哭暈在某個角落(這些“文化”其實青少年也並不完全懂其傳承意義,而老人們卻也壹定無法接受這些“文化”,畢竟與自己生活的年代完全不符,連影子都找不到,如何理解或接受?)。而且,作為客觀者來說,比主觀者更危險,更容易受到擁有不同文化性質的文化的幹擾與影響,在真正由自己表現出文化內涵的時候,可能與自己所想表現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受到外國對文化表現方式的影響),或在完全意義上來說,表現的與自己當初學習到的、享受到的、傳承的文化已經不是同壹個東西了。若把這樣的文化傳遞給後代,對他們不僅無益,還可能鬧出笑話,就像壹個古老的傳話遊戲壹樣(傳話遊戲: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列組成,每壹小隊派壹個人去裁判地方領取傳話內容,隨後,以不能讓小隊第二個人聽見的聲音傳達給第壹個人,以此類推,哪個小隊最後壹個人說出的詞語最接近第壹個人所獲得的傳話內容,哪個小隊就會獲勝。但是,其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笑場)

反觀如今社會,先確定社會的物質、精神導向;後架空文化的傳承實質與內涵(使之與當今社會生活毫無契合點,即,文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毫無用武之地);再被外來文化的文化屬性與實質所侵蝕,讓華夏傳統文化變得“四不像”;最後,讓華夏民族後代越來越對自己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文化而感到陌生,就算有疑問,也不知道該如何提問;終了,伴隨壹生壹世的優良的傳統文化就消亡在我們年輕壹代的手中,這:可以說是壹場即將到來的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危機,這場危機,讓我們人類與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相剝離,在揭開華夏民族的神秘面紗的同時,看到的是不堪壹擊的內心。

  • 上一篇: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商場?
  • 下一篇:歷史悠久的廣東涼茶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