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蓋華的民俗

蓋華的民俗

跑馬燈又叫“走燈”、“調燈”。燈籠,仿照馬的形狀,由紙糊制成,也稱為“竹燈籠”。分為馬頭和馬身兩部分,分別系在打花燈的舞者肚子前後,走起路來像馬壹樣,俗稱“馬頭軍”。壹般有8匹馬,其中白馬6匹,紅馬2匹。元宵節前後,市區大部分由10到13歲的男孩組成。每個男孩都有壹張紙條綁在他胸前的馬頭上,胸前掛著壹個小鈴鐺。他身後的馬尾巴上綁著壹張紙,用壹根帶子綁在身上。他跑的時候可以上下左右搖擺,馬鈴叮當作響,手裏拿著壹根竹竿當鞭子。晚上,在馬頭和馬尾中間點上蠟燭。演出時,壹兩個孩子會扮演馬童的角色,召集騎兵,參加演出。孩子們邊跑邊唱,隨著舞蹈動作,形成“三角形”、“鏈條”、“剪刀”等各種隊形。樂隊齊奏,曲調悠揚。大多數的燈籠都是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或者中殿上表演的。演出結束後,主持人送了橘子、炒飯、蠟燭等。,還有錢和銀牌。清代郭中月有詩說:“唱新春喜,全城爭元宵演。龍在黃昏打滾,火樹銀花燒不盡。”

樂清的魚燈舞通常由十二個魚燈組成,俗稱“十二龍”。魚燈是模仿河海中幾種魚的形狀制作的。紙抹上骨頭,魚鱗塗上顏色,上面有口子,中間有蠟燭照明,下面有木柄,巡邏或跳舞時握著。洞頭島的魚燈舞很有名。他們表演各種魚類個體和群體的遊泳等動作,舞蹈風格非常豐富,有黑魚燈、鯧魚燈、黃魚燈、龍蝦燈、螃蟹燈等。並制作了10個動物面魚燈籠,分別是龍魚、龍魚、雙魚(兩頭在壹個身上,合二為壹)、虎頭魚、象頭魚、獨角魚(1對)等。,保留了古代濃厚的神話色彩。

燈籠龍流行於樂清、永嘉等地。這是中國罕見的獨壹無二的木制龍燈,從民間流傳到民間至少有80年了。它由粗細不等的狹長木條(俗稱“塊身”或“塊板”)連接而成,木雕戲曲人物的座柄在板與板的連接處作為螺栓使用。兩端各配有壹條雕、浮雕、彩繪的龍尾,可自由彎曲和拉伸。擋板上安裝有燈籠和旗桿,旗桿為三角旗和銅鈴;齒輪下方裝有壹個木制手柄,用於握住負極線。車身和擋板上有很多圖案,或雕或畫。目前,樂清縣柳市鎮蘆嶴村還保留著壹條光緒年間制作的燈板龍。這條木龍是由已故著名木雕藝術家葉福如所制,龍身有十八節,各節之間由壹條條相連,名為“燈板”。龍頭、龍尾均由樟木等優質木材精心雕刻而成。為了把龍燈裝飾得更漂亮,人們在陽臺上雕刻亭臺樓閣和閥門,並在每個部分雕刻許多圓形的小戲劇人物,還有近60組戲劇,如牛郎織女,白蛇傳說,濟公傳說和西遊記。雕刻精美,並塗上顏色,成為彩色木雕。每個節日的上方都安裝了燈籠,晚上點亮,在村子裏巡遊。燈光映照著人和花鳥,配合整個龍燈更顯瑰麗。

蓋華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養亭子、珠寶龍、溫州道情、溫州鼓詞、溫州昆曲(溫州亂彈)、插香柚等等。

  • 上一篇:北人大學采取了哪些措施回應傳統文化課教女德?
  • 下一篇:如何計算印刷價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