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獅成辟邪神獸獅子,它是中國人崇敬、信奉的吉祥物,具有鎮邪、袪惡、保佑的含義。
石雕獅,源於漢代的建築裝飾,是受古波斯國進貢真的獅子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據《後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月氏國(今克什米爾及阿富汗壹帶)遣使獻扶拔師(獅)子”;“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安息國(古波斯國名)遣使獻師(獅)子扶拔”。
石雕獅多裝飾於古代的陵墓、祠堂、寺廟、牌樓等地,作為守護門庭的辟邪神獸。石雕獅的造型有蹲立式、蹲坐式、臥式、行躍式、倒爬式等多種,造型有大有小,各具形態,且多以圓雕工藝技法為主,並輔之浮雕、線刻等。其石材既有青石、漢白玉,也有大理石和白玉。
石雕獅南北風格有差異在我國石雕史上,隋、唐時期是石雕獅藝術最鼎盛時期,至元、明、清三代,石雕獅造型藝術趨於莊嚴華麗,朝著精巧纖細的方向發展,且形成了南北略有差異的風格。
南方的石雕獅以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為主,造型細膩纖巧、圓潤柔美,具有動態變化。北方的石雕獅則古樸粗獷、威武強健而又剽悍,既有秦豫型、晉魯型,也有北京型。但總的來說,北方的石雕獅是中國石獅的正宗源流,其中尤以北京型石雕獅為最,多屬護衛型宮廷獅,端莊、規矩,壹般在頭頸部雕有鬣毛,尾巴上翹至股部,頸系繡帶,胸懸串鈴,再分系瓔珞,形象生動活潑,強壯堅實。典型的為北京天安門前的兩對大型石雕獅。此石雕獅屬守護型,為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裝飾華麗精致,雕刻細膩純熟,彰顯其皇家氣派。
石獅文化極具內在神韻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民風不盡相同,所以除了各種建築石雕獅外,古人出於對獅子的崇拜,還衍生出壹些實用性石雕獅,但個頭都比較小。比如“鎮紙石雕獅”、“鎮棚石雕獅”、“壓窗簾石雕獅”等。據說,在陜西北部洛川壹帶的農村,舊時還流行壹種叫“坑頭石雕獅”,即系於兒童坑上的小石獅,以求神獸的庇護。此類小型石雕獅大多稚拙古樸,玲瓏乖巧,極具內在神韻,從而營造了壹種多姿多彩的石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