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千百年來壹直被人們笑話著。大家嘲笑他不懂裝懂,沒有什麽真本事卻好蒙騙人,終於混不下去。然而,換壹種眼光來看或者是在另壹些人的眼裏,南郭先生還是很有“本事”的。齊宣王喜愛吹竽,又好講排場,所以,他那個吹竽的大樂隊,就有300人。他常常叫這300人壹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雖然不會吹竽,但看到了這機會,便到齊宣王那裏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接納了他,並給了他很高的薪水,把他編在吹竽大隊裏。——瞧瞧南郭先生這非凡的膽識吧。南郭先生深知喜歡排場的人最好蒙騙,越是“熱鬧”的陣勢裏越有空子可鉆。齊宣王好聽竽,本無可厚非。可他動不動就要300人壹起上,而且進人的時候也不考試,這就是他的不對了,這不是自己露出空子來請人鉆嗎?南郭先生從宮廷奏竽那浩大的排場和那熱烈的陣勢裏壹眼就看穿了齊宣王骨子裏的好大喜功和 *** ,這不恰恰說明了他的見識非凡?最絕的是對吹竽壹竅不通的南郭先生竟能牢牢抓住機遇,壹舉混進宮廷竽樂隊裏去吃香的喝辣的,硬是闖出了壹條“混混”就業的新路子,其示範意義不可小看。
南郭先生是不會吹竽的,每逢吹竽,就混在大隊裏,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壹天天地混過去,不曾出過毛病——好壹個身手了得的南郭,在壹個業務性如此之強的專業技術部門裏竟然能夠混得如此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堪稱千古演技第壹。沒有高超的表演才華,沒有壹套純熟的“混”的技術,他南郭能在壹大群專家學者堆裏外行冒充內行而且做得滴水不漏不露絲毫破綻?也許,有人已經看出了南郭先生的廬山真面目,可南郭先生憑著他爐火純青的處世藝術硬是把事情擺平了。無論哪壹種情況,南郭的演技與混世術都堪稱千古獨步。今天各機關各部門裏“壹杯茶、壹支煙、壹張報紙看半天”的“混混”們算起來也許都是南郭的後裔,只是其混世之才到目前也沒見誰超出其老祖宗。
誰知,等到齊宣王死了、齊閔王接替了王位,這個接位的齊閔王和宣王的脾氣不同:他不喜歡聽大家壹起吹竽,他要叫那些吹竽的人壹個壹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得到這個消息,就趕緊偷偷地逃跑了。——壹見風向不對,馬上就撒丫子開溜,南郭危急關頭的果斷選擇,同樣表現出了其非凡的素質和才能,“識時務者為俊傑”嘛!要是換成個不識風向的呆鳥,只怕早就被齊閔王以“欺君之罪”取下項上人頭了!至於有人批評南郭先生未能未雨綢繆早點安排好壹條更理想的退身之路,話雖然對,可畢竟誰也沒長著壹雙後眼睛呀,對南郭來說,這姑且也算是聰明壹世懵懂壹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