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廈門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廈門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廈門市的鳳凰木為市樹、三角梅為市花、白鷺為市鳥。廈門市的公營單位多以白鷺形象為徽標。

地方上使用閩南方言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壹,是壹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臺灣省的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壹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屬閩南語“閩臺片”)互通。千余年來,閩南、潮汕壹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東南亞諸國有相當壹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民俗文化

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壹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壹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壹年內的運氣。

正月初三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裏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壹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壹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以廈門菜為代表之壹的閩菜位列中國八大菜系,兼帶臺灣、潮汕風味。廈門菜肴創出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

廈門全年盛產海鮮,種類繁多,有龍蝦、鮑魚、螃蟹,還是蝦、螺、貝類等。

特色小吃有:面線糊、沙茶面、土筍凍、海蠣煎、炸五香、花生湯、燒肉粽等。

廈門市入選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的有南音、高甲戲、歌仔戲、答嘴鼓、漆線雕、童謠(閩南童謠)、講古、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餅、民間信俗(閩臺送王船)、擡閣(海滄蜈蚣閣)、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高甲戲,發源於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壹個地方戲曲劇種,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壹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歌仔戲,(發音:歌子戲,或歌崽戲,後者在臺灣較流行),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漳州的傳統戲曲,故亦稱之為薌劇,後傳到臺灣並得到進壹步發揚。“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話表達就是“小歌”),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詞匯或忠孝節義故事,成為早期閩南地區和臺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壹。

漆線雕,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壹,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它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晚清時逐漸成熟。漆線雕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長期以來壹直作為壹種特殊行業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致,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壹絕。

  • 上一篇:清朝皇帝是怎麽剃頭的?他不怕理發師趁機暗殺他。
  • 下一篇:山東壽光的生產型城市是怎樣的?有哪些區位優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