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受文化影響的節日有哪些?

受文化影響的節日有哪些?

除了壹些國際通行的節日,國內外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有其淵源和文化內涵。現在,簡單介紹壹下中國的幾個傳統節日:

1、元宵節:元宵節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又稱“元宵節”,又稱“燈節”或“燈會”。按照中國古代的習俗,“元”是指滿月,壹年有所謂的“三元”——正月十五叫“上元”,七月十五叫“中元”,十月十五叫“夏媛”;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元朝的開始。在春回的夜晚,人們慶祝它,慶祝春節的延續,所以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夜”是夜晚的意思,所以元宵節也意味著壹年中的第壹個月圓之夜。

2.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陽節,相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的屈原投河殉難的日子。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的醫生、愛國詩人屈原得知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痛欲絕,義憤填膺。他毅然寫下了最後壹首詩《懷沙》,投汨羅江自盡。沿河的人們紛紛牽著船競相打撈,沿著水面招魂,把粽子扔到河裏,防止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種習俗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3.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壹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皇帝有壹套祭祀制度,春天祭祀太陽,秋天祭祀月亮。早在《李周》壹書中,“中秋節”壹詞就已有記載。後來貴族學者紛紛效仿。在中秋節期間,他們觀看並崇拜天上又亮又圓的月亮,表達他們的感情。這種習俗流傳到民間,形成了壹種傳統活動。直到唐代,人們更加重視這種祭月習俗,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太宗》記錄了8月15日的中秋節,這在宋代很流行。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等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4.清明節:清明,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始於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之用,時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清明壹到,氣溫回升,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農業諺語“植樹不如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的節日。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5.重陽節: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期,原本是喜慶的日子。古人把天地萬物分為陰陽,陰代表黑暗,陽代表光明和生機。奇數為正,偶數為負。九是奇數,所以它屬於楊。九月初九,日月相會,二陽重,故稱“重陽”。

這壹天,正是中秋時節,天高氣爽。這是壹個登高遠眺和放松的好時機。中國歷代很多文人墨客,此時登高望遠,飲菊花酒,吟詩取樂,留下了無數詩篇。

九月,寒冬來臨,人們開始購買冬裝。他們祭祖的時候也不忘燒紙衣,讓他們在冥界過冬。於是,重陽節演變成了給祖先掃墓、燒冬衣的節日。

  • 上一篇:辦公室裝修在色彩上如何搭配?
  • 下一篇:哈爾濱哈藥集團直銷團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