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仍能感受到夏天的美麗,但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感受到它的恐怖,並意識到我們可能離不開這個名叫威利斯·開利(現代空調之父)的人。但是在古代,古代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電風扇。他們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夏天的?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冰室冷藏
第二天鑿冰,第三天接在樹蔭邊,這句話出自《詩經·國風》中最長的壹句詩,意思是:臘月的冰“沖”了,第壹個月就被送到冰室藏起來了。古人挖掘出與太陽隔絕、密不透風的冰室,冬天儲存冰。如果沒有發生意外,保留幾個月也沒問題。夏天熱的時候,拿幾塊冰塊降溫。
石虎通龍
胡適青銅龍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類似於唐代的自雨亭原理。它通過風力和機械設備將水送到屋頂,然後讓水順著排水管流下來,達到蒸發吸熱的效果,降低整個建築的溫度。
庭院
中國傳統民居壹年四季總能保持適當的溫度,這與天井的優點分不開。傳統民居壹般采用封閉式結構,通風只靠壹個天井。天氣炎熱時,屋外氣壓降低,屋內空氣會通過天井向上流動,帶走屋內熱量,既能達到通風效果,又能給人壹種涼爽的感覺。但現代居住建築設計壹般不考慮空氣流通。屋外無風的時候,屋內不可能有風,所以夏天,住在裏面的人沒有空調是受不了的。
水木·明瑟
曾經是圓明園四十景之壹,現在被燒毀了。借助水力,帶動風扇。其功能與現代電風扇非常接近,但比電風扇更自然舒適。它不僅能制造風,還能制造水的聲音,聽起來很涼爽。但是,這種待遇只有皇室才能享受。其實古人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逃避熱量。《西京雜記》中還記載了壹種叫“竹簡”的樂器,在壹塊竹子周圍開了壹個洞。風壹吹,就能讓風往四面八方吹。腋下睡覺很舒服。
同時,古人也發明了很多食物來消暑。唐朝有壹種食物叫“素山”,有點像現代的冰淇淋。南北朝時,有人發明了壹種叫湯餅的熱食,可以促進人出汗,幫助降溫。夏天我們在空調房裏瑟瑟發抖的時候,古人發明了那麽多自然的避暑方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