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防疫的方法有:
1、養正
《內經》明確地講:“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告誡人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並要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以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
2、艾灸
比如,唐代大醫孫思邈提出:“凡人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這是用灸法來預防瘟疫感染。
《扁鵲心書》裏講道:“保命之法,灼艾第壹。”強調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於治療,亦可用於預防。
3、藥囊
古人認為,疫毒是壹種偏性極重的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克制疫毒的偏性。
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佩戴香囊,雖是壹種民俗,但也是壹種預防瘟疫的方法。
4、藥浴
《內經》提出:“又壹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又如,清代劉松峰在《松峰說疫》壹書中記載:“於谷雨以後,用川芎、蒼術、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無病。”
5、粉身
身上抹粉,也能預防溫疫邪毒。
晉代大醫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莢五分(炙之),細辛、幹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珍珠四分,躑躅四分,搗,篩為散。
初覺頭強邑邑,便以少許納鼻中,吸之取吐,溫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瘥。晨夜行,及視病,亦宜少許以納粉,粉身佳。牛馬疫,以壹匕著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該方以各種祛邪辟穢的藥物組成,既可納鼻中吸之取吐,亦可外粉周身以禦時行邪氣,甚至還可以用於治療牛馬疫病,壹方而兼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