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古代人戰後即使天熱也不能脫甲?常遇春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嗎?

為什麽古代人戰後即使天熱也不能脫甲?常遇春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嗎?

其實很多中醫書裏都有提到。比如中醫有句話:?下班流汗,避風如箭?。古代醫書中也有論述,比如《混俗起居》中也有記載。避風如箭,避色如亂?。陶真人養生歌:?聞風如避箭。坐著和躺著應該是壹種預防措施。怎麽了,風吃了就麻痹了?。孫真人養生歌:?坐臥逆風的人都活不長。更有醉滿招,風為禍?。很多名人都吃過它的虧,比如著名的俄羅斯革命家列寧。

01

相信很多讀者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疑惑:古代戰爭中,士兵為什麽不在戰鬥結束後立即脫甲?其實這和中風有很大關系,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因為不註意物理預防而中風猝死的案例。讓我們仔細看看。

在古代戰爭中,因為是冷兵器時代,強調的是近距離作戰,所以出征殺敵的官兵通常都穿著重甲,盡可能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但防護裝甲材料以金屬為主,還有皮革、布料等材料,將身體包裹得很緊。

可想而知,這樣的裝備,如果冬天還可以,還能保暖。如果是夏天,穿著這麽重的盔甲去打仗,我想對任何壹個軍官來說都是壹種煎熬。更麻煩的是,雖然穿上盔甲很熱,但在戰爭中帶領他們的將軍或軍醫經常警告:千萬不要在戰鬥結束後立即脫下盔甲,否則會有猝死的危險?。

02

從將軍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的是戰術安全。現在戰鬥雖然結束了,但不代表敵人不會回來挑戰。如果馬上脫下盔甲,敵人來了個措手不及,沒有盔甲,恐怕和自殺沒什麽區別。

就軍醫而言,不允許官兵立即脫甲,是因為軍營裏又多了壹種可怕的疾病?卸甲風?。所謂?卸甲風?按照現在的醫學原理,是因為士兵在長時間穿著盔甲作戰後,由於盔甲厚重,不能及時排熱排汗。

此時,身體還沒有冷卻下來。此外,在戰鬥中,官兵腎上腺激素飆升,心跳急劇加快,導致血流加速,血管擴張,特別是體表毛細血管血流量,為了給身體降溫,會在短時間內增加。此外,戰鬥結束後,人疲勞,大量消耗氧氣,容易缺氧,大量出汗,同時加劇體內微量元素的流失,從而患上卸甲癥。

03

相傳明朝初年開國大將常遇春因卸甲而亡。作為朱元璋帳前猛將,身強如牛,身經百戰,卻在40歲時,在出征途中猝死。

據說壹場戰鬥後,常遇春恨不得脫下悶熱的鎧甲,想立刻涼快壹下。結果他汗流浹背的身體立刻遇到冷風,大量汗液蒸發,導致體溫急劇下降。身體突然變冷,於是血管收縮,他的心臟不能及時調節血流,身體的供給不足,導致中風。戰後,脫甲是如此的忌諱,作為將軍的他也不以身作則,導致脫甲之風不請自來,常遇春終於罪有應得。

  • 上一篇:歷屆春晚主持人致辭開場白
  • 下一篇:古代歐洲的軍銜和政治軍銜是怎麽區分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