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時的胡須,造型就像倒立的菱角壹樣向上翹起。
2、隋朝,人們按照不同的身份將胡須修成辮子造型。
3、著名人士達利兩瞥有力上翹的胡須堪稱突出自我個性的典範。
4、關公美髯是不爭的事實,其胡須不僅起到美觀的作用,更體現了壹種威嚴與士氣。而同時期的張飛就有壹些遜色。
世界各地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胡須。例如,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的民族胡須非常濃厚,而北美土著人的胡須則十分稀疏。在古代許多民族中,胡須被認為是力量和男子漢的象征。它享有很高的地位,去除胡須則被視為壹種可恥的懲罰。但是古埃及人卻經常剃須,只有哀悼時例外。猶太人認為,蓬亂、疏於整理的胡須代表著悲傷。在古希臘,所有男子都留胡須,這種習俗壹直延續到公元前4世紀,當時的馬其頓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命令他的士兵剃除胡須以防在戰鬥中被敵軍抓住胡須。與此同時,剃須在古羅馬人中也盛行起來。但在2—3世紀,卻又開始盛行留須。古代德國人認為剃凈胡須的臉是苦役的證據。在法國,留須在古代也壹直是時尚,直到1610年還是小孩子的路易十三世登基為止。他那張沒有胡須的臉使得剃須又風靡壹時。約在18世紀初,人們對胡須態度的轉變又壹次在西班牙重演,這是因為菲利普五世的臉上長不了胡須。1705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頒布法令,規定所有的人都必須剃須。然而這個法令不是總能得以遵守。對那些堅持留須的人所收的稅則與他們的社會地位成正比。同樣的征稅制度在亨利八世統治下的英國也實行了壹段時間。但是大約在1533年,亨利八世自己開始留胡須,從而恢復了留須的時尚。在伊麗莎白壹世時代,留須在英國極其盛行,那些進入宮廷圈內的人們尤其如此。胡須被修剪成極端的式樣和留須者作風浮華,不斷招致清教徒的批評。伊麗莎白壹世時期神奇的胡須式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地得到翻新。1660年查理二世繼承英國王位後,留須時尚開始在這個國家衰敗。在18世紀,很少有英國人留須,即使小胡子也被視作外國人的標誌。18世紀末,假發已過時,留須從而又壹次時髦起來。時尚的需要產生了大量的受人喜愛的胡須式樣。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留須的習慣幾乎在西方國家消失。在20世紀60年代,留須又壹次流行起來。壹開始它是壹種反傳統觀念的標誌,但是後來再度成為純粹的時尚。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相當壹部分美國人當中,精心修理的胡須又壹次變得時髦起來。
胡須與個性
◆黑色的胡須,主勇敢、富有行動力。
◆ 稀疏的胡須,主文職發達、具有理性。
◆ 褐色的胡須,主聰明、才藝超群,且情感豐富。
◆ 粗硬的胡須,主個性單純、正直、且性急容易招怨。
◆ 濃密的胡須,主任性蠻橫、缺乏體貼心。
◆ 沒有光澤的胡須,主性情不定,諸多反覆、人品卑劣。
◆ 有光澤、且柔細富有彈性的胡須,主格性高貴,多得人助。
◆ 濃密粗硬,長到喉嚨的胡須、主智小謀大,心亂妄負的野心家。 胡須也表現其人的性格。
◆ 黑胡須的人,主勇敢,富有行動力。
◆ 胡須粗硬的人,多半性格比較焦急。
◆ 胡須稀疏的人,多半富有理性。
◆ 胡須濃密、粗硬,長到喉嚨的人,多半具有雄心大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