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千年的古代,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礎上。大多數男女在結婚前從未見過面。這完全取決於媒人張巧嘴和他們父母的判斷。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柴帶走”。儒家倫理認為,家中女子“不娶自父,嫁自夫,夫死自子”,“有父自父,無父自兄”,但不包括在內。社會地位低的時候有什麽樣的愛情?約會是女人唯壹的選擇。
因為女人社會地位低,不能像現在這樣隨便要求離婚,所以古代婚姻比較穩定。在男權社會,男人可以休妻,可以壹妻多妾,可以追求男人所謂的“幸福”,而女人只能服從和維護“四德”,即“女德、女言、女征、女成”。理論上,男人找了個小妾是不會吃醋的。她應該做的是和這個小女人和平相處。賢妻良母是古代女性的典型。
古老的婚禮場景
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古代的婚姻大多不會“幸福”,尤其對於女性來說,找個合適的老公更是難上加難。這也是潘金蓮騙西門慶和武大郎之死等悲劇發生的原因。然而,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除了少數人婚前談過戀愛,古代人大多是婚後戀愛,逐漸培養感情。由於道德的限制,女性往往會把所有的情感都傾註在丈夫身上。如果這個男的也喜歡這個女的,婚後自然會有愛的火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戀愛大多是“婚後”,這個習慣壹直影響到今天。
為了追求幸福,勇敢的女性壹直在反抗。
在古代,婚後“夫唱婦隨”的愛情也是被很多女人抵制的。她們不想被命運控制,也不想沒遇到男人就自殺。所以他們打破各種常規,積極追求自己的幸福。幸運的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由於社會世俗的反對,不幸的悲劇時有發生。
積極追求並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在文史野史中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當卓文君聽到司馬相如在家裏演奏,並偷偷看到司馬相如英俊的外表時,她不禁愛上了他。盡管父母強烈反對,她還是設法和司馬相如私奔了。幸運的是,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生米煮成熟飯”事件中,卓文君的父母不再堅持反對,而是用大量的金錢支持這對夫婦,而司馬相如也設法贏得了皇帝的青睞,沒有生活貧困。夫妻之間的愛情雖然有過壹些感情波折,但最後還是平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