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開學儀式被稱為“入泮禮”,包含了四個神秘的步驟:正衣冠、拜師禮、凈手凈心和開筆禮。具體環節如下:
1、第壹個環節是“正衣冠”
古人有雲:“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裏,學童們壹壹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雲:“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識。
2、第二個環節是“行拜師禮”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 三叩首。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3、第三個環節是“凈心凈手”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凈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壹次,然後擦幹。洗手的寓意,在於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誌、心無旁騖。
4、第四個環節是“朱砂開智”
朱砂開智也叫朱砂啟智或朱砂點痣,是入學儀式中最後壹道程序。具體做法即先生手持蘸著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壹個像“痣”壹樣的紅點。因為“痣”與“智”諧音,朱砂點痣,取的其實是“智”的意思,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學生日後的學習能壹點就通。
拓展知識:
古代學子的配置有哪些?
大家現在開學之前都會準備很多的文具,說起古代學子入學,除了筆、墨、紙、硯等文具還有哪些呢?
印泥,是我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簽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
鎮紙,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
筆洗,是壹種傳統工藝品,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
筆簾,又稱為筆卷。壹種臨時存放毛筆的傳統工具。形如竹簾,多以細密的竹篾制成。
臂擱,是古代文人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上外,墊著臂擱書寫的時候,也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別是抄寫小字體時。因此,臂擱也稱腕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