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田玉]
和田玉分布在新疆和田-玉田的東沙-塔什庫爾幹和且末縣境內綿延1500 km的昆侖山北坡。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並含有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礦等。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顏色。玉石半透明,拋光後有光澤,硬度5.5-6.5度。和田玉夾在海拔3500-5000米的巖石之間。河床中采集的玉片稱為籽玉,山料開采於巖層中。和田玉的經濟價值是根據顏色和質地的純度來評估的。
(2)[秀域]
以主產區遼寧岫巖縣命名。岫巖玉形成於鎂碳酸鹽巖的變質大理巖中,我國有許多這類玉的礦床。玉的外觀呈青綠色、黃綠色,拋光後呈淡白色、半透明、蠟狀光澤,硬度為3.5-5度。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使用的玉料產於岫巖縣西峪溝,俗稱老玉,為透閃石軟玉。商代木壕墓出土的玉器大多與岫巖瓦溝礦玉相似。瓦溝礦秀嶼礦歷史悠久,儲量豐富。作為中國主要產玉礦區,岫巖玉石產量約占全國的60%。
(3)【獨玉】
杜峪礦區位於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名南陽峪。獨玉為斜長石玉,質地細膩純凈,油狀或玻璃狀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由三種以上色調組成的多色玉,色澤鮮艷,硬度大於6.5。主要品種有:白玉、綠玉、綠白玉、紫玉、黃玉、芙蓉玉、墨玉、雜色玉。都玉礦業歷史悠久。陜西神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於夫,現在北京北海公園團城陳列的元代“輕山玉海”,都是杜宇雕刻的。都峪礦在漢代已有相當規模。南陽獨山至今還有1000多個古采坑。可見,都玉礦業歷史悠久,規模龐大,品種豐富,至今仍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4)[綠松石]
綠松石是古代玉石之壹,早在古埃及就為人所知,被視為神秘之物。甘肅永靖出土的綠松石珠子有20顆,距今3800年。綠松石,古稱荊州石或襄陽甸子,是銅的氧化物隱晶質塊。或結節狀,深淺不壹的藍、綠等色,常含鐵絲,硬度5-6,有蠟質光澤。湖北出產優質綠松石,聞名中外。它的手工藝品很受人們的歡迎,暢銷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