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幹支(Gā nzh: and)年表是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壹直使用的壹種年表方法。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地板。匹配枝與枝的順序,壹周正好是60,反復記錄,也就是俗稱的“枝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歸十個符號稱為天幹;子、醜、陰、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這十二個符號稱為地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33661—2017《農歷編制與頒布》規定,幹支年、生肖年自正月初壹零時起算。
2.年,年,年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來記錄年份的名稱。用年號紀年始於漢武帝。漢武帝在位54年,* * *用了11個爵位,但之前的建元、元光、元朔、元壽、丁原五個爵位是後來加上去的,他親自定的第壹個爵位是“元豐”。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30年夏,次年被聖旨定為“元豐元年”。從此,新皇帝壹登基,就要確定自己的爵位。元朝以前,壹個皇帝壹般有多個頭銜。明清時期,壹個皇帝基本都是用壹個爵位,也就是壹元壹輩子。年表不僅是中國的壹種年表,也影響著朝鮮、日本等國。
3.公元,即公歷紀元,最初被稱為基督紀元,也稱為西歷或公元,壹種起源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這是壹種由意大利醫生和哲學家阿洛伊修斯·利留斯制作的歷法,他改革了儒略歷。1582年,當時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批準了它的頒布。
它始於耶穌誕生的那壹年。在儒略歷和格裏高利歷中,耶穌出生後的日期稱為主年,Anodomini(公元)(拉丁文)。在耶穌誕生之前,它被稱為“公元前”。但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避免引起非基督徒的反感,大多將其名稱改為Common era(簡寫為C.E .),Common Era之前(簡寫為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