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房子結構和現在的房子不壹樣。在現代,有幾個房間,幾個大廳。在古代,大宅的庭院很深,七進七出,五進五出,以三進三出為代表。
“三進三出”的基本要素有:宅門、影壁、倒掛房、掛花門、手抄遊廊、東廂房、西廂房、庭院、廂房、正房、後蓋房。
三進三出門從建築形式上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由房屋組成的房屋式門;另壹種是在院墻受擾的地方修建的墻式門。門樓主要有梁光門、朱槿門、蠻子門和如意門。
影壁又稱照壁、小壁或顧,是建在門前或門內的單體建築,與門的位置相呼應。影壁按平面造型,可分為壹字影壁、八字影壁、山影壁。
影壁的建造在《禮記·郊祀特》中記載如下:“皇帝有外屏,諸侯有內屏,大夫有門簾,士有門簾”,意思是皇帝可以在門外建影壁,諸侯可以在門內建影壁,大夫可以用門簾遮,士只能用布簾遮。這說明身份的高低對影壁的位置和使用的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倒屋是正屋對面院子外面的房子,應該是仆人住的。
吊花門是內屋和外屋(前院)的分界線和唯壹通道。前院和內院由吊門和院墻隔開。前院,外人可以通往南房的會客室,內院則是壹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外人壹般不允許隨便進出。這條規則甚至必須由他們自己的男仆來執行。
古代豪門富貴之時,壹般德高望重,上了年紀,養尊處優,住的地方都在北邊,接待來客的地方都在正房,也就是正房。壹般情況下,正房由北向南,但也位於庭院整體布局中心的北面。
三間北屋只有中間壹間對外開放,稱為正房。兩邊只對著正房開,形成壹個套間,是壹個明壹個暗的格局。廳堂是節日期間家庭成員居住、招待親戚或祭祖的地方,兩側臥室較多。此處北面的壹組主房,通常屋脊與橫梁相同。
東西廂房可單開門或與主廂房相連,壹般用作臥室或書房。耳房通常緊貼主房,在主房兩側,北面後墻與主房平齊,南面與主房距離較遠。這裏通常有壹扇門,但它朝東朝西。從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主室和廂房頂成長方形,主室前面壹般有壹條走廊。
暖閣在古代是指與大房間隔開並相連的小房間,可以用火爐取暖。
東西廂房是晚輩住的,廂房也是明暗相間,中間是客廳,兩邊是臥室。壹般小院西側是樓房,東側是廚房、柴房、倉庫。
正房對面的南側就是大門所在的位置。普通人家壹般只有壹個大門,稍微寬敞壹點的直接建成比正房略低的小房間。入戶門兩側有兩間廂房,它們的門都是朝北的,也有可能在過道開壹間。或存放雜物,或留給管家、官員吃喝。
更有甚者,特別指出的是,壹般為有錢人所擁有的後蓋房,往往建有後軍室或後蓋樓,主要供未婚女子或宮女居住。這壹般是在正房的後面,經常看到“愛情後花園”就能知道女子閨房壹般在後枝。
三進三出是由正房(壹般是北房)、東西廂房、南房組成的獨立院落。主房旁有時有東西廂房,有手抄遊廊連接四面房屋,以避風雨。
手抄遊廊沿庭院外緣布置。它們的形狀就像人們手抄(手握在壹起)時手臂和手形成的環,所以它們被稱為手抄遊廊。手跡遊廊是壹個開放式的附屬建築,壹個大房子,可以供人行走,也可以供人在屋內休息和欣賞風景。
寶霞:在正房後面的側房周圍,紅樓夢三:從後廊向西,出角門,是壹條南北向的永路,南面有三個小寶霞廳。
暖閣和大屋之間有壹條直通的地道,而寶霞是獨立的,不與大屋直接相連。/feed/574e9258d109b3dec18c30bd768bc287810a4ceb.jpeg?token=1427b83a776e9a50d31256a66ca9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