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銀:首先用秤稱出所用銀料的重量,將大塊銀料打碎,放入坩堝中,放入爐中熔化。高爐白熱化,銀開始熔化,用長柄鉗坩堝澆鑄銅模。
2.鍛造:銀料未冷時,開始鍛造,按照理想將銀坯成型。
3.下料:根據設計好的銀藝術品,銀片略大於藝術品,留有壹定的加工余量。如果是特殊形狀,要展開成平面進行加工。
4.粗加工會初步敲打出銀飾的大凹凸。
5.制作鉛夾:鉛夾的作用是夾持和固定需要進壹步加工制作的銀片。將粗糙的銀片反面朝上放入砂箱中,將熔化的鉛液註入其中,冷卻。
6.精加工:這個工序包括錘鑿、鑿、雕刻等工序。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地方。雲南很多銀匠把這種工藝稱為“雕花”。雕花用的工具是壹把小錘子和幾個鑿頭,有尖的、圓的、扁的、月牙形的、花瓣形的等等,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加工時左手拿錘,像畫家的筆,心手對應,雕刻出壹組組栩栩如生的圖案。銀飾品質量的關鍵就在這個時候,雕刻的細微之處,展現了工藝的細致和精準。
7.焊接:對於需要焊接的銀飾,將助焊劑掛在接縫處,在火中加熱壹會兒後再進行焊接。焊劑成分、爐溫和加熱時間與焊接質量密切相關。
8.酸洗:銀飾經過反復敲打,溫度適中後,表面會發黑或沾有雜質。所以需要腌制。酸洗液由硝酸和硫酸制成,銀飾在酸洗液中漂洗。迅速取出,用水沖洗幹凈。掌握這個過程的時間很重要。在酸洗液中浸泡時間太短,雜質洗不幹凈。會影響銀飾品的光澤。浸泡時間過長,酸洗液會腐蝕銀飾,也會破壞色澤和光滑度。沖洗晾幹後,壹定要選擇晴天。天氣越晴朗,銀飾會越漂亮。
制作銀器是壹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期間壺身需要不斷的錘煉和退火。這個過程大概需要用不同型號的錘子錘幾十萬次。為了讓成品器皿美觀大方,工匠似乎進入了壹種慢節奏的狀態。工匠的腦子裏只有這個鍋和不停敲擊的錘子,周圍變得異常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