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聲音階是宮、商、角、征、羽。如果按音高順序排列,就是:1,2,3,5,6。
七音是宮、商、角、屈折、征、羽、屈折。如果按音高順序排列,分別是:1,2,3,4,5,6,7。
2.不同的調式和調性
五聲音階的民族調式有:公調、上調、角調、正調、羽調。
七音音階的民族調式有:樂青調式、雅樂調式和樂言調式。
擴展數據:
中國的古音律也分為十二個半音,每個音律的名稱分別是黃鐘、魯大、太聰、賈鐘、古曦、鐘路、嚴斌、林忠、壹澤、南路、五社、仲英。按照五度生成法。之後,明朝創立了十二平均律。
這十二個名字,也就是古人用的音名,都有固定的音高。第壹個黃鐘的音高相當於當前國際旋律的f1。
古代有十二根規定長度的竹筒。其中黃鐘管的長度現在約為25.36厘米。這個長度也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叫做“夏尺”。
因為公、上、交、正、於沒有固定的音高,所以各種民族調式音階可以有十二種不同的高度。但現代人不會習慣“黃鐘宮”“大路宮”之類的語言。因此,在解釋音階高度時,應采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即“C宮模式”和“D宮模式”。
宮、上、交、正、於的音程關系相當於點名1、2、3、5、6的音程關系。用記譜法的時候也可以記成4,5,6,1,2(前三個音是低音,所以寫成中音,因為這裏不可能加低音點。下同)或5、6、7、2、3。
因為都符合宮、商、角、征、羽的區間關系。但由於我國民族調式中“宮音常在”的原則和1、2、3、5、6優先的習慣(習慣即規則),所以教材只講相當於1、2、3、5、6的情況,符合習慣和我國樂理的規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民族模式